張縱也沒想到周神威竟然會親自動手,不過隨即就反應過來,表面看起來周神威是恨鐵不成鋼,所以親自動這個徒孫,但其實反而是在救王明,估計他是怕王明惹得自己生氣,從而加重對王明的處罰,所以才會親自動手,打斷了王明的話。
想到這里,張縱也不禁為之好笑,他可沒有那么小心眼,也至于為了王明的幾句話而公私不分,不過周神威與他接觸的時間還短,對他的性格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畢竟張縱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
周神威踹了王明幾句,而王明面對這位師公當然是一動不敢動,最后還是張縱上前攔住了周神威,然后這才笑道:“周典御不必太生氣,學生犯了錯,一切按學校的規矩處理就是了!”
周神威這時也氣的不輕,當下喘了幾口粗氣的道:“張學士所言極是,王明仗勢欺人,而且還聚眾斗毆,不但影響惡劣,品行更是大有問題,醫學堂絕不能容忍有這種人,所以我建議將他趕出醫學堂!”
周神威的話一出口,本來抱頭蹲地的王明也嚇的膚色大變,當即也忍不住大聲哀求道:“師公不要把我趕出去,我再也不敢了!”
“哼,不要叫我師公,真不知道你爹是怎么兒子,竟然教出你這么一個混帳東西!”周神威卻是氣的再次怒斥道,他這次是真的生氣了,畢竟從他老師孫思邈開始,就對弟子的品行極為看重,所以他對王明的行為也是十分惱火。
張縱聽到周神威對王明的處置,也贊同的點了點頭,因為醫學堂本來就有規定,對學生的品行極為看重,王明的所做所為都在證明他的品行有問題,這種人若是學醫,恐怕日后也會成為一個無良的大夫。
旁邊的李純和劉林這時也嚇的不輕,因為他們也沒想到,僅僅是打了次架,王明就被開除了,而且王明竟然還是周典御的徒孫,他們可沒有這種背景,所以他們也更加擔心自己會被如何處置?
張縱這時也注意到忐忑不安的李純和劉林,當下他和周神威低聲商量了幾句,隨后周神威也點了點頭,然后這才對兩人道:“雖然這次的事情責任在王明,但你們的確也動手了,王明被開除,你們幾個也全都要被記大過一次,如果再犯,王明就是你們的下場!”
聽到自己不必像王明那樣被開除,李純與劉林,包括那些跟著王明一起欺負人的家伙也全都松了口氣,至于再犯他們是絕對不敢了,畢竟連王明這么硬的背景都沒用,更別說他們了。
“學生謹記,絕不敢再犯!”李純帶頭向張縱與周神威兩人行禮道,其它人也紛紛附和,一個個臉上也都帶著敬畏之色。
看著這些學生的表情變化,張縱也是暗自一笑,出了王明這種人,其實反而是件好事,因為剛好用來給學生們立威,讓他們心存敬畏,這樣日后也就好管理多了。
處罰定下來后,王明直接被趕了學堂,而李純等人在記過之后也繼續上課。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王明被趕出去不久,他父親王尚立刻親自帶著王明趕來學堂向周神威請罪,結果他們父子二人再次被周神威罵了一頓,至于王明依然保持原來的處罰,這輩子都別想再進學堂了。
隨著王明與李純等人的處罰下來后,整也極大的震懾了學堂的其它學生,接下來再也沒有人敢鬧事,就算是有矛盾,一般都是私下里自己處理,或是上報給學堂,估計在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動架了。
當然了,學堂剛開始運行,總歸會出現一些或這或那的問題,畢竟學堂是個新生的事物,之前誰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張縱雖然上學的經驗,但卻沒有管理一所學校的經驗,所以難免會有考慮不到的地方。
不過萬幸的是,出現的都是一些小問題,并不影響日常的上課,而且這些問題也根本不需要張縱親自處理,周神威等人自己就可以解決。
最關鍵的還在于孫思邈等人編寫的新教材,雖然有些人對一些后世的醫學理論提出了質疑,但在孫思邈的威望下,還是壓服了這些人,使得新教材順利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孫思邈在編寫過教材后,并沒有立刻回風孔山,而是依然坐鎮在醫學堂,只不過他不參與學堂的管理,只是偶爾會出面給學生上課。
不過孫思邈上課時,不但學生來聽,學堂的其它老師也會找機會跑來聽,因為在聽課時,他們可以找機會向孫思邈提出自己在醫學上遇到的難題。要知道這個時代沒有網絡,交通也不發達,甚至連能找到的書籍都不多,所以遇到問題時,他們只能靠自己解決,而現在有孫思邈能替他們解惑,這對于許多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看著醫學堂一天天的走上正軌,張縱也總算放下心來,另外玉米與土豆的大規模育種也十分順利,特別是土豆,這東西即可以半年收獲,也可以一年收獲,區別只是一年收獲的土豆個頭比較大。
不過大唐現在需要土豆做種子,也不需要太大的土豆,事實上大土豆在做種子時,需要讓它發芽后再切割,反而不如用小土豆來直接種植方便。
隨著土豆與玉米的收獲,張縱手中的事情也終于處理的差不多了,而當初他答應過李弘,會在處理完手中的事情后去洛陽,現在也是時候兌現這個承諾了。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后,張縱也終于處理完手頭的事務,于是這天上午,他再次來到芙蓉苑向李弘復命,無論是育種還是醫學堂的事,他都辦的相當不錯,接下來就要看李弘對自己的安排了。
也就在張縱準備動身去洛陽的同時,洛陽西南的官道上,一支矯健的騎兵也正在打馬飛奔,而為首的則是一位須發花白的老將,此人正是剛剛離開赤嶺關,準備趕赴洛陽的薛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