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件事,眾將士們還看到了更長遠的希望,他們看到了世子王泰,在王嵩的這種言傳身教下,也在一天天地快速成長起來,將來也必然如王嵩一樣,成為一代英主!
散關一戰,耗時七天,殺敵四千余人,俘虜二千余人,最后逃出關的漢中軍不足兩千人。再統計自身傷亡,前后加起來竟然也達到了一千多人。這讓王嵩痛心不已。這還是入漢中的第一關,就傷亡了一千多人。
從散關到陽平關一千多里,崇山峻嶺之間不知還有多少埋伏,而陽平關之險,居說比散關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讓王嵩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輕敵了。
在這一戰中,燃燒瓶起到了不小的做用,因為這次消耗了不少燃燒瓶,考慮到陳倉故道對后勤依賴特別大,而且非常容易被敵人斷了后勤補給,王嵩決定讓王凱回去再押運一批燃燒瓶過來。
而王嵩自己則帶領大軍繼續向漢中進發。
再說楊柏的副將趙宏逃回陽平關,向楊任報告散關得而復失,楊柏在散關戰死之詳細經過。楊任聞之大驚道:
“你說散關只堅持了七天就被攻破?”
趙宏道:“確實如此,王嵩的軍士,悍不畏死,猶如鬼神一般,我們憑關而守,傷亡士卒卻比敵軍還多。更有一種神火油,裝在瓶子里,占燃了投擲過來,火性極烈,觸之即燃,無法撲滅。所幸這種神火油可能非常珍稀,否則關城內外恐怕都要被燒得毀壞怠盡。”
眾將一聽皆有懼色。楊任安慰道:“王嵩攻破散關,是借助懸崖上的幾處臺階擺放投石機拋射神火油。我們陽平關與散關完全不同。常言道:“漢中最險無如陽平“。我們陽平關依山脊筑城,輔以兵寨箭樓,這么高的山,誰能攻得上來?”
楊昂也出聲道:“各位都是漢中的宿將,假如你們領兵,你們能攻上這陡峭的高山山脊嗎?攻上了山脊,山脊上還有高大的城墻呢?那些攻城器械能用得上嗎?云梯?井闌?攻城棰?在陡峭的山上,沒有一塊平地,怎么放置這些攻城器械?沒有攻城器械,怎么上這高大的城墻?”
眾人聽罷,復又充滿信心。不過他們對王嵩關中軍的戰力仍心存畏懼,他們想的是敵軍攻不上城墻,而回避了萬一攻上了城墻會怎么樣,是戰?還是逃?
不過對他們來說,也確實沒有必要去想敵人攻上城頭事情,因為陽平關確實太險峻了,根本不用去擔心那些。
假如有人問“敵人攻上城頭之后怎么反擊”,這人一定會被眾人當成傻子嘲笑的。
好吧,大家都是聰明人,沒有一個傻子,所以不會有人去想那些無聊的事情。
王嵩在往陽平關進軍的路上,倒也走得順利,雖然有不少士兵和戰馬從棧道上摔下懸崖,粉身碎骨,尸骨無存,但一路上卻沒遇到什么埋伏。
連走了七八天,連一個漢中軍的影子都看不見。
“少主,如果你是張魯,會如何用兵?”郭嘉一邊走,一邊不忘教導世子王泰。
郭嘉和賈詡對王泰的聰慧果決都頗有好感,加之王泰對這兩位軍師都以叔父相稱,令郭嘉和賈詡開心不已,一有時間,就和王泰聊些行軍打仗的事情。
“郭叔父,若我是張魯,不會放著這么好的地形而不用兵,這一千多里險峻的山路,足夠我組織上百次埋伏和突襲了。即便是用小股部隊突襲騷擾,也能給對方造成很大的損失以及時間的延誤,更可以經常斷敵軍后勤,讓敵軍出現補給方面的困難。”王泰童音未退,卻有板有眼地回答道。
“少主小小年齡便有如此見識,真是軍略奇才啊。我想主公當年也不過如此吧?“郭嘉滿意地大笑道。
“我說奉孝和文和啊,你們可別把他給寵壞了。要帶兵打仗,光有這點見識還遠遠不夠。”騎在紅獅馬上的王嵩回頭抗議道
“少主之才,并非虛言,若我是張魯,也會如少主一般安排。“賈詡道。
王嵩搖了搖頭,轉身問王泰道:
“那泰兒是否知道,為什么張魯沒有這樣做嗎?”
“應該是散關一戰,讓其喪膽了吧。”王泰回答道。
王嵩再問:“由張魯不讓埋伏不派兵襲擾這件事,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我看出了漢中軍已經喪膽,不堪一擊。”王泰回答道。
王嵩眉頭一皺,臉色一板,非常嚴厲地教訓王泰道:
“泰兒,你錯了,這兩個問題,你卻卻只答對了三成,而且忘了什么叫驕兵必敗!”
“還請父親指點。“王泰臉上有些不服。
王嵩道:
“其一,你放松了警惕,焉知接下來的一段路會沒有埋伏?
其二,敵人沒埋伏,也有可能是因為敵人對陽平關有足夠的信心,他們認為我們絕對攻不破陽平關。
其三,敵人想的也有可能是故意讓我們孤軍深入,然后,將我堵在陽平關下,再斷我軍后勤,到那時候,我們向前攻不破雄關,后撤呢?一千多里險峻的道路,在缺糧的情況下,又被逐次追堵圍殺,你覺得能有幾人逃得回去?
其四嘛,你也應該看到戰機,那就是散關一戰后,敵人確實開始畏懼我軍,否則不會放著一千多里讓我軍平平安安走過來。正因為敵軍畏戰,才會把希望寄托在城墻之上,而一旦我們有機會登上城墻,敵軍就可能喪失再戰的勇氣,從而快速潰敗!”
王泰一聽,臉上的傲氣蕩然無存,口中反復念叼著王嵩的最后一句話:“一旦我們有機會登上城墻,敵軍就可能喪失再戰的勇氣,從而快速潰敗……。”
良久,王泰才深深一輯道:“泰兒受教了,再不敢對敵人有輕慢之心。”
王嵩這才拍了拍王泰的肩膀鼓勵道:
“你確實有些才華,不過,你現在還只是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要多聽,多想,多歷練,才可能成為一代名將。”
眾將見王嵩如此悉心教導世子,皆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