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從荊州入蜀,唯一的路線就是沿長江逆水而上,經過夷道,夷陵,秭歸,到白帝城。
而這一段長江水路,就是著名的長江三峽地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是對這一段長江的生動的描寫。
道路非常的險峻難行,常常是在彎彎曲曲山道上走了一整天,還沒走到山頂,等走到山頂,又要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走一整天,才能走到山下,然后再上山,再下山……
劉備的大軍,用了十幾天的才走到夷陵。好在有吳懿在,夷陵守軍開城將劉備大軍放進城里,好吃好喝休整了一天。第二天要起程時,吳懿接到了吳班送來的六百里接力加急報告:王嵩已經兵臨江州,希望劉備盡快趕去江州。
劉備見信后,正要催動大軍快速趕路,卻被諸葛亮給拉著了。
諸葛亮拿出地圖,對到備說道:“從夷陵到江州,還要經過秭歸,白帝城,朐忍,臨江,平都,枳縣,總共千多里路程,加上山道難行,沒有十多天是趕不到江州的。現在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劉璋堅持不了十天,我們該怎么辦?”
劉備立即醒悟過來,對吳懿道:“劉刺史兵力緊張,可將夷陵守軍召回江州,夷陵由我荊州軍代為守衛,你看如何?”
吳懿早已暗中投靠了劉備,立即以益州別駕的身份,調走夷陵守軍,然后留下馬良領五千人駐守夷陵。
劉備此舉,旨在為自已留下撤退的后路,不能將后背交給別人,因為萬一戰事不利,夷陵守軍投了王嵩,那他劉備退路斷絕,很可能就回不了荊州了。
這也是諸葛亮為人非常謹慎的體現——自己的退路,絕不能交給他人!
接下來的秭歸,白帝城第地方,劉備與吳懿合作,也一樣參照夷陵的做法。
劉備援軍所到之處,關卡已經歸了劉備控制。這哪是什么援軍,分明就是入室的強盜而已!
在劉備還在夷陵時,王嵩的十幾萬大軍已經逼到了江州城下,江州城內,雞飛狗跳,一片混亂……
費觀雖然忠心,但本身只是個半吊子謀士和半吊子武將,好在有楊懷和孟達兩人支持,經過半天時間的混亂之后,城防兵力部署倒也安排好了,城內也開始實施戒嚴,不許百姓隨意走動,整座城市,開始實現軍事化管理。
劉璋走上城頭,看到士氣高昂,殺氣盈野的王嵩軍隊,嚇得渾身發抖。
費觀見狀,便安慰劉璋道:“主公勿憂,孫子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我軍兵力與敵方大致相當,城內糧食豐足,可供二年之用,只要不主動出戰,憑借這十幾萬軍隊,守上一年也不用擔心城被攻破。”
孟達在旁邊道:“有十幾萬軍隊守城,倒是不用擔心王嵩短期內攻破城墻,只是城內民心不穩,須防奸細。
主公的親衛隊新兵較多,需要仔細甄別重組。我建議將親衛隊分成兩隊,一隊為內衛,由五千最精銳最忠心的親兵組成,專職負責主公及主公家人安全。剩下一萬五千人為外衛,負責百官安全及維持城內戒嚴。”
劉璋一聽,覺得這個建議很好,當即答應孟達對親衛軍的改編建議。而孟達則乘改編親衛的機會,將自己能完全掌握的兵力安排進了內衛,完全掌控了劉璋及其家人的“安危”。
王嵩大軍來到江州城外五里下寨,連綿十幾里,第二天,華雄和張繡領三萬大軍趕到,聲勢更盛。
華雄領降將鄧賢和張裔拜見王嵩,王嵩給鄧賢和張裔都官升一級,讓其仍然率領本部人馬,二人見王嵩對自己信任有加,亦心懷感激。
隨后,王嵩又向張繡引見了大師兄張任。至此,與童淵和楊彥有弟子名份的師兄弟全部聚攏歸位,分別是:大師兄張任,二師兄張繡,三師兄王嵩,四師兄趙云,五師弟王凱。五人都是武藝高強且深通兵略之人,戟神李彥與槍神童淵,因五位高徒而名聲大噪。
大軍扎營完畢,王嵩親書勸降書一封,讓張任用箭射入城內。費觀接到箭書之后,交給主薄張肅。張肅現在最怕的就是劉璋投降王嵩,因為劉璋一旦投降,王嵩必定找張肅為張松報仇。
所以,張肅便與費觀商量,為避免劉璋心思動搖,將王嵩的勸降書隱而不報,因此,劉璋和其主文武官員,也都不知道王嵩有對劉璋勸降之事。
王嵩見劉璋沒有對勸降信做出任何反應,也不墨跡,讓趙云,龐德,張任,華雄四人每人圍著一座城門,用投石車對著城門樓拋射石塊,用以打擊守軍士氣。
江州城守將楊懷,因參加過鹿頭山防守戰,知道竹棧板可以有效克制投石的打擊力度,便在城樓上和城垛上到處安裝竹棧板用來抵擋拋來的石塊。王嵩見到之后,微微一笑,命令將石塊換成燃燒瓶。燃燒瓶內裝的汽油不同于普通火油,汽油潑在竹棧板上的爛泥漿上,照樣能燃起熊熊烈火,將泥漿和竹棧板一起點燃,把城墻和城門樓燒成一片火海。楊懷只好命士卒用叉子將著火的竹棧板全部叉下城去。
兩軍攻防了一整天,王嵩雖然沒有給守軍造成很大的傷亡,但是再次沉重地打擊了守軍的士氣。
劉璋的親衛軍統領孟達,本是張松和法正的好友,在當初張松出訪王嵩時,就已經將孟達推薦給了王嵩。但因為孟達是個才二十幾歲的年輕將領,之前的很多事情都只是法正和張松協商,所以張松事敗被殺,并沒有將孟達牽連出來。
此次孟達被提升為親衛軍統領,覺得機會難得,便向劉璋獻了將親衛分成內衛和外衛的建議。懦弱怕死的劉璋不知是計,便欣然同意了孟達的請求。
孟達借調整內衛和外衛之機,將忠于自己的五千多人全部塞進了內衛。在完成調整后的第二天晚上,孟達讓胞弟孟通以確保劉璋家小安全為由,將劉璋家小全部強行送到了內衛營地秘密扣押。
然后,孟達帶兵來見劉璋道:“王嵩勢不可擋,破城只是遲早的事,既然如此,何不趁早歸降王嵩?請主公下令開城投降。”
劉璋還搞不清狀況,開口道:“城內有守軍十二萬人,劉玄德兵馬也正在趕來,何需開城投降?”
孟達道:“請州牧大人恕罪,為免江州百姓免遭戰亂之苦,末將已經決定“規勸”州牧大人歸降王嵩!”
終于回過味來的劉璋拍案大怒道:“你敢造反?!江州城內十萬大軍會將你撕得粉身碎骨!”
孟達道:“請州牧大人三思,現在降或不降已經由不得州牧大人您了,這些軍士都是希望州牧大人歸降大將軍王嵩的!說著,孟達指了指身邊的數十名士卒。
劉璋勃然大怒道:“我若寧死不從,你待怎樣?”
孟達早有準備道:“州牧大人妻兒都已去了內衛軍營,明天州牧大人若不開城投降,小公子劉闡必死。后天再不投降,則三小姐必死!”
說罷,孟達轉身離開,卻留下五十名內衛就近“保護”劉璋。
劉璋頹然地頓坐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
孟達離了州牧府,徑自來到董和府上,對董和道:“州牧大人已經決定歸降王嵩,請董大人前往州牧府,與州牧大人共商大計。”
董和很是詫異道:“我多次勸主公歸降王嵩,主公執意不肯,反為主公所惡,今日為何卻突然想通了?”
孟達道:“時勢如此,不得已而,董大人一去便知。”
董和聞言,便與孟達一起去見劉璋。到了州牧府之后,董和拜見劉璋道:“聽聞主公已經明白利害關系,欲歸降王嵩,不知是否當真?”
劉璋看了看董和身邊的孟達,心中害怕,又以為董和和孟達已經串通好了,便只好開口道:“然也,只是張肅和費觀若是不肯,如之奈何?”
董和皺了皺眉,沒見過如此懦弱的主公啊!心中想著劉璋的無能,語氣也就變得重了起來:“請問主公,主公與張肅和費觀之間,誰才是主公?然道張肅和費觀才是主公嗎?主公既然已經做了決定,何懼下屬反對?若張肅和費觀反對,當庭拿下即可。”
劉璋聽得心驚肉跳,更加堅信董和與孟達是已經串通好了的。想了一下,又道:“楊懷如何,十萬大軍盡在楊懷之手。若其不服,該當如何?”
孟達道:“楊懷此人忠直,主公但有所命,不會不從。但為防變亂,主公可召楊懷及軍中將領議事,讓其暫住州牧府,以親衛軍守著不許離開,再傳州牧令,讓軍士開城投降即可。”
劉璋不敢反對,只好依言而行。第二天,劉璋召集手下文武議事,待眾人到齊之后,劉璋開口道:“我意已決,今日便開城向王嵩請降,請董和為使,出城告知王嵩,讓王嵩前來接受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