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昱率領使者團星夜前往泰山郡,哭訴袁術軍如何殘暴,苦求劉備出兵救援泰山郡,聞著無不落淚。
劉備言道:“早聽聞袁術軍殺燒劫掠無惡不作,之前想來袁術為袁家嫡子,討董之時也曾奮力血戰,當不至于禍害百姓,以為是小人刻意中傷,不曾想,袁軍竟然真的如此喪盡天良!”
緊接著,劉備果斷出兵,以關羽為大將,領十萬先鋒火速支援陶謙,然后劉備自己盡起麾下精銳軍隊,打出援徐的旗號,浩浩蕩蕩南下徐州。
隨著劉備的加入,天下紛爭立即激烈起來。
北方,商戢與公孫瓚、青州軍(管亥)、孔融混戰不休,呂布、貂蟬、曹操的三方大戰烈度驟然提升;南方,陶謙、袁術、劉備三方也是混戰不斷。
中原地區唯一一個說得上比較安靜的地方竟然是冀州!
袁紹非常非常想立即北上幽州,與公孫瓚合伙對抗商戢,然而現實條件根本不允許。
韓馥在冀州經營日久,鐵桿心腹也不少,袁紹以鯨吞之勢反客為主,入主冀州,內部需要梳理的東西太多了。
沒有穩定的內部環境,貿然出兵幽州,那就是典型的送人頭行為。
另外,不要忘了冀州內還有張燕的黑山軍。
千萬別因為袁紹上表張燕為平難中郎將就認為他們是一路人了,恰恰相反,現在最想要張燕命的正是袁紹!
之前聯合,是因為有韓馥這個共同敵人,袁紹才會不遺余力地支持張燕。現在袁紹入主冀州,角色互換之后,張燕立即就成了袁紹的心腹大患。
同時,麹義的問題也需要慎重處理。
袁紹非常想將麹義收歸麾下,畢竟麹義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比袁紹麾下任何一位武將差。
可麹義性格桀驁不馴,又有歷史上的前車之鑒,遲遲不肯歸順,讓袁紹相當的頭疼。
先不管天下紛爭和袁紹,我們繼續將目光集中在幽州戰場。
商戢為張郃增調了高襄、趙慎兩個軍團之后,張郃手中的機動兵力大增,留下兩個軍團駐守邊境,防備袁紹,其余則四處出擊,不斷剿滅因為戰爭而瘋狂滋生的盜匪。
有張郃親自坐鎮,又有數十萬精銳軍隊,涿郡、代郡形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好轉。
再殺雞嚇猴般的誅殺了幾個趁亂自立的地方小軍閥,境內其余勢力望風皆降。
張郃以麾下的一個精銳戰斗軍團為依靠,以大義+武力+金幣的方式,強行完成了對代、涿二郡地方武裝的整編。
裁弱留強,最后整編出六十多萬五階及以上級別的軍隊。
張郃以原有的一個戰斗軍團為核心,以整編出的六十萬降軍為輔助,近百萬大軍直接殺向上谷郡。
之前田楷軍團戰敗,廣陽、漁陽等地公孫瓚可調動的機動軍團全軍覆滅,郭彪在廣陽郡可謂是橫行無忌。
就在張郃攻向上谷郡的同時,郭彪率領的嗜血虎賁軍團也成功逼降了廣陽郡軍都城。至此,廣陽郡僅剩下薊縣、廣陽、昌平一王二巨三座城市。
三座城市能堅持下來,靠的全是城墻之利,郭彪手中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難以對這樣的巨城、王城造成實質威脅,三座城市才得以幸存。
不過隨著三城之外的地界全部淪陷,三座城市也陷入了絕境,城中叛亂此起彼伏,糧食也出現了短缺,恍如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可能傾覆。
不過,郭彪的目光已經不在他們身上了。
想要正面攻克這三座城市,尤其是身為王城的薊城,必須出動操械軍團,狂轟濫炸才行,郭彪此時顯然不具備這一條件。
軍事手段行不通,那就只有走政治手段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只要解決了公孫瓚,那這三座城市必將不戰而降。
所以,郭彪僅僅留下少量軍隊牽制三城守軍,剩下主力軍隊盡數東進,兵鋒直指漁陽郡。
而郭彪的東進,則讓本就苦不堪言的公孫瓚雪上加霜。
公孫瓚敢說他一輩子就沒打過這么窩囊的仗!
本來聽聞這次領兵的是素有平州六龍之稱的銀龍趙子龍,公孫瓚心中還有些忐忑不安。討董之戰,公孫瓚可是全程關注,趙云的表現被他一一看在眼里,與這樣的武將對壘,公孫瓚不自覺的有些心虛。
然而,真正開戰之后,公孫瓚寧愿將對手換成呂布!
此時的戰況是這樣的,趙云率領三個戰斗軍團和部分駐守盧龍要塞的精銳軍隊,共計百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右北平郡。
公孫瓚與趙云對戰,野戰中三戰三敗,損失慘重,退守土垠,企圖用地利優勢消耗趙云軍,進而逼迫商戢退兵。
按照公孫瓚的理解,想要攻克土垠這種守備完善的巨城級城市,怎么說也得百八十萬人往里面填,而趙云全部兵力也只有一百萬而已!
但是,公孫瓚忽略了一點——商戢軍攻城從來不靠人命填!
趙云大手一揮,整整一百具破城龍炮,五百輛威力加強版爆裂炬石車一齊開火,雷霆般的轟鳴聲百里外由可聞。
僅僅一天,土垠城東面一段城墻就出現了崩塌的趨勢。
面對著犯規一般的攻擊手段,公孫瓚氣得險些吐血。
當天夜里,公孫瓚親率精銳前來襲營,企圖摧毀白天大發神威的重型攻城器械。然而,公孫瓚這點小花招沒能瞞得過郭嘉的眼睛,在郭嘉的建議下,趙云設下埋伏,一舉全殲了公孫瓚的精銳突襲部隊,公孫瓚僅以身免。
為掩護公孫瓚撤退,公孫瓚軍大將田豫主動留下來斷后,被趙云生擒。
這場大敗也徹底打斷了公孫瓚的脊梁骨,面對氣勢洶洶的趙云軍,公孫瓚留下阿羅盤、王同、王寄三人鎮守無垠城,自己則率領精銳主力連夜撤走。
阿羅盤、王同、王寄都是烏桓舊部,乃是當年烏桓被商戢滅亡后投奔公孫瓚的部落首領,對商戢軍本就異常恐懼,這次又被公孫瓚當棋子拋棄在無垠城,當然不會再頑固賣命。
公孫瓚脫離無垠城范圍之后,三人稍加商議,果斷獻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