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1255再鑄鼎

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

更新時間:2020-03-04  作者:修改兩次
壞消息就是后院起火了!

此時蒙哥的死訊已經傳到了和林,而和林附近留守的蒙古忠臣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里赤等人試圖擁立忽必烈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下一任大汗。

與親近漢臣的忽必烈不同,阿里不哥反對漢化、強調蒙古傳統,這讓蒙古大佬們更為欣賞。他們一邊將阿里不哥接到和林,一邊相互串聯,準備軍事對抗忽必烈,兵鋒甚至達到了忽必烈的老巢開平附近。

忽必烈的王妃察必知道這個消息,派人責問調兵的阿藍答兒道“成吉思汗的曾孫真金就在開平,調兵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知他一聲呢?”

真金是忽必烈的兒子,被他視作繼承人,自幼受漢人大儒教育。“真金”這個名字不是蒙古名,而是漢名,是當年海云禪師給起的,取“真金最貴”的這個“真金”。

阿藍答兒羞愧不能答,卻暗中通知另一個阿里不哥派重臣脫里赤也帶兵逼近燕京。察必見狀,知道大事不好,急忙派遣心腹脫歡、愛莫干飛馳到忽必烈軍中,告知這一緊急軍情。

功敗垂成,忽必烈自然又惱又怒。但是接下來的選擇很容易做,一邊是食之無味的鄂州,一邊卻是蒙古帝國的汗位,該選哪個還用說嗎?

忽必烈已經做了撤軍的決定,但是還需要統一軍中的思想,他把各將領和文臣都召集到牛頭山的大帳中,名為商議軍情,實則是通知。

郝經本來就一直反對強攻,支持早日北返,如今更是來了精神,痛陳了一番如今忽必烈大軍面臨的惡劣戰略形勢和鄂州城的堅固,然后問道“大王可還記得金世宗、海陵王之事嗎?”

海陵王完顏亮、金世宗完顏雍,分別是金朝的第四、五位皇帝。完顏亮在位之時,動員全國之力攻宋,惹得全國怨聲載道。后來,完顏亮率軍親征,在江南鏖戰的時候,東京留守完顏雍卻突然背叛了他,篡位為帝。此時,完顏亮正確的選擇自然是帶大軍回去奪位,然而他卻選擇繼續攻宋,后來又在遭遇失敗之后準備強行渡江,引發了部將的叛亂而被刺殺,死后連帝系都沒列進去,只封了個海陵王。

忽必烈之前就聽郝經講過這個故事,此時想想,自己的處境竟與完顏亮一模一樣,于是問道“那,郝先生,俺該怎么辦呢?”

眾將的目光也聚焦到郝經身上,他捋須一思,進策道“不如先用勁兵把持江面,然后與宋議和,命其割地、送歲幣,從鄂州抽出身來。然后輜重殿后,以輕騎急行,渡淮河、走驛路,速歸燕京。再遣一軍攔住蒙哥汗靈輿,取回大汗玉璽。如此天下便在大王之手,之后召集諸王于和林召開大會,派遣官吏于各地接管官府,令真金太子鎮守燕京,大王親率大軍入和林,天下可定也。”

“好!”忽必烈喝彩道。

眾將也紛紛附和起來。他們都不是傻子,已經看出了忽必烈的想法,再說他們也早就不想打了,打來打去死的都是自己的兵,還沒搶到多少好處,打他干甚?

于是全軍統一了意見,準備北返,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撤退了。

十一月廿七,忽必烈聲稱要直取臨安,帶親軍離開了牛頭山,留拔都兒帶領駐軍繼續圍困鄂州。

今年閏十一月,到了初二,忽必烈部已經到了江岸邊上。

今日天氣晴朗,忽必烈透過滔滔的江水,看向北邊,有些感慨。他把部將張文謙叫來,說道“你回鄂州,告訴拔都兒和張柔他們,再圍六日,便退到這滸黃洲吧。你順便再把那兩萬‘降民’帶回去。”

張文謙領命,帶了小股部隊向鄂州去了,忽必烈便開始指揮部隊準備渡江。渡江事務繁瑣,用了幾個時辰還沒準備完成,這時張文謙卻遣人來報,說賈似道又派了宋京過來,說要求和,請忽必烈派人到鄂州商談。

忽必烈聞言眉頭一皺,這莫不是宋人的什么計策?

如今大軍正要偷偷渡江,若是不派人去,恐怕被宋人看出端倪,要是派戰船來騷擾,損失可就大了。

但是如果真派人過去,他又怕這是宋人的緩兵之計,是他們已經知道了他要渡江,派人來以和談為名拖延時間,實則是偷偷調兵準備偷襲。

正進退維谷之際,他手下的文士趙璧自請前去和談,說道“大王,便讓我前去一談,大王徑直渡江即可。若是宋人真要求和,我便與他虛與委蛇一番,大王趁機渡江。若是有詐,我也可以拖住他們,為大王爭取時間,無非是折了我一條性命罷了!”

忽必烈十分感動,說道“那便有勞趙先生了!俺派幾人跟你過去,在城外立旗為號,等俺這邊事成,便派人去搖旗。你去跟他們談的時候,不要進城,就在城墻上,看著外邊的大旗,只要旗子一動,便不要談了,趕快回來!”

趙璧頓生知遇之感,抱拳說道“定不辱命!”

說完,他便帶著少量隨從,騎馬徑直入了鄂州,與賈似道從黃州派來的宋京商談議和事宜。

城墻上,宋京帶人擺了一套桌椅,也不擺酒菜,先跟趙璧隨便寒暄了一會兒,然后說道“寶臣兄,如今大軍征戰,民不聊生,雙方都徒耗氣力,卻沒什么益處,何不罷兵重修舊好呢?”

趙璧搖搖頭,做出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說道“對啊,我大軍出動,耗費無數,怎么能無功而返呢?”

宋京又跟他曉之與義了一番,見沒什么動靜,干脆咬咬牙,道“若是貴軍旋師,朝廷愿割江為界,每歲奉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趙璧一笑,這是打發叫花子呢?但他也樂得跟他廢話一番,說道“晚了!若是我大軍剛到濮州的時候,你們肯出這條件,或許還能考慮。但到了這時候,我軍都過了江,鄂州也旦夕可下了,再這么說還有什么用!”

宋京把手往桌子上一放,說道“寶臣,若是我割臨安與你,難不成你們還能去取?賈相公能給出這樣的條件,已經很不容易了。若是不成,你我兩軍再在此城之下交鋒,倒也無所謂,但你們不趕快回去,社稷之事還能穩得住?”

趙璧心中一凜,他們這都知道?但是面不改色,說道“北地小爭而已,無礙,倒是賈制置真有誠意,何不親自來談?”

談到這里,他突然看到城外的信號旗動了起來,知道忽必烈渡江已成,便哈哈大笑了一陣,道“你們為了天下生靈而來請和,自然是好的,然而我軍奉命南征,怎么能無故而終呢?如果真有誠意,便放低姿態,用事大的態度,遣使去和林請和吧!”

說完,他便帶人下了城,宋人無人敢攔,此后便一路到了江邊,與忽必烈匯合。此時大部分軍隊已經成功渡江,忽必烈親自在南岸等待趙璧,趙璧見了自然是十分感動,又是一番群臣相和不提。

閏十一月初七,蒙軍開始從鄂州城下撤離,在半個月內已經大部撤離完畢,只留了張柔在戰略要地白鹿磯筑城,預備卷土重來。又留張杰、閻望二部偏師接應從湖南方向過來的兀良哈部。其余都原路返回,一部分去燕京支援忽必烈,一部分返回老家修整。

這樣的局面對賈似道來說無疑是天降大禮,連忙上表表功。十二月份,趙昀收到賈似道“鄂州圍解”的報告,大喜,詔令明年改元“景定”。

1260年,景定元年正月,張杰、閻望接引到了北歸的兀良哈部,于是在長江南岸的白鹿磯搭建浮橋,連接到北岸的新生磯,供大軍渡江。

兀良哈部軍容雄壯,白鹿磯又有張柔部精銳護衛,宋軍竟不敢趁機攻擊。一直到了三月份,張柔也接到忽必烈的召喚,帶兵北返。等到蒙軍都撤得只剩個尾巴了,賈似道才聽從宋將劉整的提議,親自帶兵前去堵截,還派了剛剛來援的生力軍夏貴部乘船配合作戰。

夏貴今年已過六十歲,是一員老將。之前他鎮守懷遠軍(后世蚌埠附近),抵抗塔察兒部主力百余日,一直撐到了蒙軍退兵,為大宋牢牢守住了這個淮河咽喉地帶,避免了蒙軍長驅直入江淮重地。為此,他受到了趙昀的親自接見和褒獎,一次賜田三十頃,又給金帶白銀,榮寵之至。之后,趙昀又派他帶領長江下游的兵力,前往上游支援賈似道。

夏貴入戰之后,表現驚人。他從蘄州的鴻宿洲出發,先是與蒙軍水軍接戰,繳獲船只三百艘;又在黃石港大戰,擊潰陸上留守的蒙軍,繳獲馬匹三百余匹;緊接著逆流而上,在上游的團峰鎮大敗蒙軍。

此時,賈似道已經帶兵向長江南岸的殘余蒙軍攻去。他在白鹿磯附近作戰,親自帶兵攻了幾日,發現己方明明是優勢兵力,卻始終占不到便宜,便不再抱大捷的期望,只希望把蒙軍趕到北岸、讓他們自行離去了事。

他要求夏貴在南岸登陸,與他配合作戰,夏貴卻一直在攻擊北岸。賈似道派人前去詰問,夏貴回答道“北岸有蒙軍的輜重,只要攻其必救,他們便一定會退卻。”

但因為江上有蒙軍設置的浮橋,周圍守衛森嚴,夏貴又是逆流而上,所以不便作戰。因此,夏貴干脆借助鄂州附近連綿的湖河水系,一舉繞到了長江上游!

夏貴軍在上游,可以從容將戰船列陣而戰。最初幾日,他都在每夜五更時領軍偷襲,稍有挫折便領軍退卻,以麻痹蒙軍。直到蒙軍已經習慣這個節奏,才提前一更出動,大舉攻擊浮橋。他的兒子夏松身先士卒,親自攻上了浮橋,其余部隊也勇猛作戰,之后成功切斷了浮橋。

此役,夏貴殺傷蒙軍七百余人。南岸賈似道也趁機攻占了白鹿磯,俘虜殿后的蒙軍一百七十人。

自此,長江以南的蒙軍被完全清除,南宋朝廷又一次解除了滅亡危機。

四月初二,就在忽必烈正式成立中書省,立王文統為平章政事的后一天,賈似道上表報告,稱夏貴等將領在新生磯大戰,又進占白鹿磯,都是他運籌帷幄的功勞。

此表一到,滿朝歡慶,趙昀將賈似道視為有再造之功的功臣,加封其為太子少傅,并以右丞相的身份召他入朝。

賈似道凱旋臨安之時,文武百官出郊迎接,一時風光無兩,如同當年的名相文彥博一般。

自此,賈似道正式開始了他權傾朝野的權臣生涯。

此役的功臣,也各有封賞。

鄂州防御戰首功高達,封寧江軍承宣使、右金吾衛上將軍,遷湖北安撫副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賜錢五十萬貫。

上游支援合州、下游支援鄂州的呂文德,授檢校少師,賜錢百萬貫、浙西良田百頃;鄂州戰守將士賜錢三千萬貫。

堅守釣魚城、逼退蒙哥大軍的王堅,封寧遠軍節度使、前左領軍衛上將軍、興元府駐扎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合州、節制軍馬,進封清水縣開國伯,后又升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

表現神勇的夏貴,加了福州觀察使的榮銜,封保康軍承宣使、左金吾衛上將軍、知淮安州兼淮東安撫副使、京東招撫使,賜金器幣、溧陽田三十頃。

守御揚州有功、收復漣水南城的李庭芝,起復秘閣修撰、主管兩淮安撫制置司公事兼知楊州。

收復了東海軍、登、萊,逼退李璮的東海國,以國主王立憲進東海郡公,賜錢十萬貫,賜金帛、銀絹若干。

一場幾乎要滅國的大戰就從終結,忽必烈在北焦頭爛額無暇南顧,南宋迎來了難得的和平。只是這和平又能持續多久呢?

在搜索引擎輸入 1255再鑄鼎 龍之谷中文 或者 "1255再鑄鼎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1255再鑄鼎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