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快船上,小清等人聽到狄春的呼喊,全都一愣。
小清問道:“他叫誰呢?”
梢公說道:“好像叫王侯爺,李將軍。”
“王侯爺?”
“李將軍?”
她四下看了看又笑道:“人家沒跟咱們說話。好了,別看了,趕快燒飯!”
眾人答應著散了開去。
狄春三腳兩步奔到船尾,此時,兩船相距已有幾丈的距離,狄春大喊道:“王侯爺!李將軍!王侯爺!李將軍!”
坐在對面船尾的李元芳卻好像沒有聽到,一動也不動。
王莽眼皮微動,似乎聽到了什么,他猛地睜開了雙眼。
只是此時兩只船已經交錯而過,王莽疑惑地皺了皺眉,他似乎聽到狄春的叫聲,但此時狄春怎么會在這里呢?
想了想,王莽無奈地搖了搖頭,可能是自己功力還未恢復,可能出現幻聽了吧!
另一條船上,狄春自言自語地說道:“難道,是我看錯了……”
身旁的衛士說道:“狄春,你喊什么呢?”
狄春說道:“你剛剛看到坐在船頭和船尾的那個兩個男的了嗎?”
衛士搖了搖頭道:“沒留意。”
狄春說道:“那,那好像是王侯爺和李將軍。”
衛士也愣住了:“什么,王侯爺和李將軍?不會吧,他怎么可能在這里。肯定是你看花眼了。”
狄春無奈地說道:“也許吧。”
他轉回頭對梢公說道:“加把勁兒,跟上大躉船!”
梢公用力擺櫓,快船飛快地尾隨大船拐進港汊。
王莽和李元芳依舊坐在船上。
身后,小清走過來道:“哎,吃飯了。”
王莽點了點頭,站起身來。
李元芳也站起身來。
小清說道:“總是哎哎哎的叫你們倆,連我都覺得別扭。再說,你們連個名字也沒有,回到莊上,我怎么和我爹說呀。”
王莽心不在焉地說道:“隨便起一個就行了。”
李元芳也無所謂地說道:“隨便叫什么都行。”
聽到王莽和李元芳的話,小清頓時咯咯地笑了出來:“你們倆倒是好打發。是我給起呀,還是你們自己起。”
李元芳面無表情,沒有說話。
王莽看了李元芳一眼,說道:“聽你的。”
小清笑了起來:“好吧。嗯,你們倆失去了記憶,是我們從水里救起來的,我看你就叫水生吧。”
王莽說道:“好,從今天開始,我就叫水生了。”
這時,小清看了看李元芳,說道:“他平時都像個木頭一樣,我看就叫水木吧!”
李元芳無所謂地點了點頭:“好,我就叫水木。”
小清沒想到李元芳竟然這么快答應了,她趕忙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給你起給別的名字吧!”
李元芳搖了搖頭:“算了,就叫這個吧!”
小清無奈地點了點頭:“那好吧,你們以后就是水生和水木了。”
王莽和李元芳點了點頭。
小清看著他們二人,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你們的名字這么像,說不定你們之前就是兄弟呢!”
“兄弟們!”
王莽看了一眼李元芳。
李元芳喃喃道:“兄弟……”
揚州碼頭,工部侍郎封可言飛步跑下樓船,向碼頭而去。
迎面狄仁杰、曾泰、方九及幾名衛士快步走來。
封可言雙膝跪倒:“叩見閣老!”
狄仁杰趕忙將他扶起道:“快快請起。”
狄仁杰四下看了看道:“怎么,王侯爺和李將軍還沒有到?”
封可言搖了搖頭道:“還沒有。”
“有信送來嗎?”
“也沒有。”
狄仁杰神色凝重,不無憂慮地說道:“不應該呀。已經二十幾日過去,無論如何他們也應該到了。”
曾泰說道:“說不定他在半途之中發現了什么,一路追下去了。恩師,以前查案,敬旸和元芳不也經常如此嗎?”
狄仁杰勉強點了點頭道:“也許吧。封大人,揚州的情形怎么樣?”
封可言上前笑道:“與閣老所料完全相同。您沒露面,揚州的官吏都非常恐慌,不知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前天揚州刺史崔亮帶了補品禮物前來探病,其實就是探一探虛實。
我按閣老臨行前囑托,將您微服私訪之事透露給他,并提起了回來后要糾辦漕運衙門和楊九成,他果然面色大變,急急趕回刺史府了。”
狄仁杰笑了笑:“好,好啊。這就叫計詐并用,讓他們自己先動起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封可言笑道:“好叫閣老得知,卑職還收了一份厚禮。”
說著將顧愷之題畫的古扇拿了出來,遞與狄仁杰。
狄仁杰展開一看,笑道:“好家伙,東晉顧愷之親筆,此物何止萬金。崔亮可真是下了大本錢呀。”
眾人相視大笑。
狄仁杰斂容道:“封大人,立即命人傳下黜置使大令:明日清晨,要揚州及漕衙眾官到碼頭聽宣。”
封可言說道:“是。”
狄仁杰意味深長地笑道:“我們也該見一見揚州官吏了。”
低沉的長號發出一陣陣威嚴的長鳴,千牛衛在軍頭沈韜、肖豹的統領下,將碼頭圍得鐵桶相似。
碼頭中央設一高臺,上張象征皇帝威權的皇傘,傘下設立一柄外套飛龍罩面的交椅,兩名贊禮官侍立左右。
諸班執事在臺下擺開儀仗鹵簿。高臺的正前方,揚州刺史崔亮、長史吳文登、漕運使楊九成率揚州刺史府及漕運衙門麾下近百名僚屬恭敬肅立,四周一片寂靜。
又是一陣長號的低鳴,兩名贊禮官踏前一步高聲唱道:“圣旨欽點江南道黜置大使兼江淮都轉運使,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杰大人到!”
話音甫落,樓船上走下了黜置使狄仁杰、江淮督察使曾泰和工部侍郎封可言,三人肅然走上高臺。
狄仁杰走到傘下巍然而立。
高臺下,崔亮率眾官屬撩袍跪倒,高聲道:“臣揚州刺史崔亮,率揚州刺史府衙下僚屬,揚州漕運使衙下僚屬,恭請圣安!”
眾官齊齊叩下頭去。
狄仁杰雙手高拱過頭,洪鐘般沉聲道:“圣躬安!”
崔亮率眾官頓首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狄仁杰微笑道:“刺史大人平身,眾位平身!”
崔亮謝過率眾僚起身。
狄仁杰輕輕咳嗽了一聲,從身旁贊禮官手中接過圣旨,雙手高舉過頭:“圣旨到,揚州眾僚接旨!”
崔亮率眾官再次跪倒,高聲唱道:“臣崔亮率揚州眾僚恭候圣諭!”
狄仁杰展開圣旨,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來圣王治世,皆重水利。
自堯舜始而至禹,發天下之民,疏河道,因勢導,滅水患,通江河,以利天下。此所以歷朝皆委賢良之臣治河瀆之故也。
先朝秦之李冰、蜀之諸葛皆為是。
漕渠暢則轉運利,國脈順而天下寧。然今漕運噩耗頻傳,邗溝屢發覆船異事,致令數百萬石官鹽折損,船毀人亡,甚而以致運河梗阻,鹽運滯頓。
鹽運者,雖殖貨之屬,然上連國之命脈,下牽黎庶民生,其責之重,重乎于泰山也!
循官不可輕忽,況封疆之吏乎!
揚州位在渠首,江淮樞鈕,位猶重焉。
因遣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杰,處江南道黜置大使兼江淮都轉運使,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李元芳、江淮監察使王敬旸、江淮都察使曾泰、工部侍郎封可言為其副,赴揚州整飭吏治,嚴查覆船,肅頓鹽務。
所至之處如朕躬親!欽此!”
圣旨宣畢,崔亮率群僚再拜頓首,山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