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身后事,蔡京心愿已了,主動吐露了趙宋此次談判的相關細節和教主道君皇帝開出的底線條件。
其人還請求徐澤多給他幾天時間,并安排兩個手速較快的文吏,以記述自己過往的重要事件,作為日后大同著史的參考資料。
至于趙宋朝堂秘辛及趙佶的污點歷史,蔡京則避而不談。
徐澤也沒有勉強其人寫悔過書,蔡京畢竟不是為求活命而全無底線的朱勔之流。
愿意交代的事,其人自會寫出,不愿意交代的,勉強他也不會寫。
而安置在附近小帳中的趙桓也蘇醒過來了,徐澤乃召其人入帳。
在皇太子趙桓的見證下,趙宋公相蔡京重新正式拜見了大同皇帝,并就應州之事,向徐澤給出了趙宋朝廷的官面解釋
此事乃河東路部分軍州官員見遼國國滅在即,為爭邊功而擅自為之,之前并沒有得到朝廷和皇帝任何形式的授權。
教主道君皇帝深知同宋兩國邦交的重要性,已經遣使嚴厲懲處相關官員,并責令河東路宣撫使司限期遣返擅自招誘之應州百姓。
徐澤當然不是這么好糊弄的。
其人表示此事不能只聽使者一面之詞,須由大同朝廷派出官員前往河東路親自調查此事原委,再定相關官員的罪責,并由大同法部懲處。
介于南下百姓眾多,為防止有人惡意隱瞞并限制應州百姓返鄉,趙宋須得放同軍入境監督各地落實朝廷詔令,并護送被誘騙的大同百姓回國。
正乾皇帝還在兩國的談判文書上鄭而重之地寫下如下宣言
大同受命于民,即承護民之責,凡肆意欺凌大同百姓者,必承受大同朝廷之怒火,雖遠必誅!
國之最重,無外主權。
無論趙宋朝廷在應州之事上扮演了何種不光彩的角色,河東路邊地軍州官員又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都不應該由敵國派官員調查并定其罪,甚至還要交敵國懲處。
誰都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放任同軍開進河東路搜查被誘騙的百姓,河東將隨之易手。
針對這種踐踏本國主權的提議,趙宋公相蔡京提出了嚴正抗議,并拒絕在同宋兩國應州危機備忘錄上簽字畫押。
而趙宋帝國的皇太子趙桓則始終一言未發,甚至都不敢目視徐澤,全程瑟瑟發抖。
談判陷入僵局,蔡京只能派快馬急報東京,請教主道君皇帝定奪。
徐澤則惱怒趙宋朝廷辦事效率極端低下,耽誤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在蔡京向東京傳信的同時,其人便揮師南下,迫近滑州白馬縣。
兩年前,同軍在大名府一戰中,滅掉了趙宋數十萬精銳大軍。
隨即,徐澤揮兵南下,威逼開封府,逼迫趙宋朝廷簽訂城下之盟,以武力強行割占了河北兩路。
此事已經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卻成了趙佶難以忘記的巨大心理陰影。
其人命朝廷接連投入巨量的人力和物力,于衛州、安利軍至滑州一線營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寄希望以深溝壁壘限制同軍快速南下,避免再蹈開封府被賊軍迫城的覆轍。
事實證明,當帝國的皇帝都不敢直面敵人,超然眾官的公相也要不惜老命跑到對方營中請求敵人照顧身后名時,再堅固密集的工事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關勝帶領的前鋒兵出衛南后,就迅速拔除了兩國邊境滑州段的城寨烽堡。
面對同軍的犀利炮火和勇猛進攻,宋軍即便依托堅城硬寨,也沒有頑抗的勇氣。
同軍僅用了大半天時間,就推進到了滑州西北門戶白馬縣。
徐澤親臨白馬前線,正準備攻城的同軍將士看到了正乾皇帝的金吾纛旓,當即士氣大漲,山呼萬歲,聲震動數里。
而對面的宋軍見此情形后,果斷開城投降,喜奔美好的未——
咳咳,盡皆垂頭喪氣地向同軍乞降。
這些乞降的宋軍很明智,只提了一點卑微的請求
不論同軍同意他們繼續當兵吃糧,還是發配到燕云苦寒之地耕田種地,甚至服苦役筑路修河堤都可以,只求戰后不要將他們遣送回趙宋就行。
此戰,宋軍士氣大崩,望風而降,同軍如入無人之境。
蔡京的急奏才傳回東京,教主道君皇帝尚未與臣子們研究出對策,滑州方向就傳來了同軍南下,前線大崩,敵軍已經兵臨韋城城下的緊急軍情。
性格極為強勢的徐澤已經明顯被激怒了,以同軍恐怖的攻堅能力和宋軍見鬼的士氣,若不能說服徐澤退兵,東京城破將在徐澤一念之間。
到了這個時候,趙佶才想起中書侍郎白時中出使大同后后,向自己匯報的同軍軍勢——軍積如山、連營如海、兵威如云、大宋危如累卵。
而駐守長垣縣的軍頭種師道卻連番上奏,恬不知恥地保證西軍將士知恥而后勇,求戰心切,一定能擋住賊軍南下,請天子放心云云。
生而富貴的教主道君皇帝確實不知兵,但其人卻深知人心。
趙佶如何不明白,這軍頭哪里有什么底氣擋住賊軍?
其人分明是心中沒有底氣,怕自己關鍵時刻跑路而把他陷在了前線,才睜眼說瞎話,忽悠自己留在開封府。
其實,這次趙佶根本就不敢跑。
要是沒有派蔡京和皇太子去濮陽縣談判前,其人興許還有機會逃跑。
現在,皇太子已經被賊軍扣住,其人若是還敢跑,徐澤肯定會立即率軍攻破東京城。
屆時,賊子不管是就勢滅掉大宋,再一路追擊趙佶,還是扶持趙桓上位做傀儡,再全天下通緝趙佶,都不要太簡單。
不管哪種情況,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趙佶逃出了東京城,這天下便再沒他什么事,且下半生將凄苦無比。
徐澤已經明確警告的情況下,其人哪里還敢再跑?
面對要河東和還是要開封的問題,教主道君皇帝做出了艱難——好吧,其實一點也不艱難的選擇
全盤同意徐澤的所有意見,誰要是再敢強出頭抗旨不遵,殺無赦!
在滅國的巨大危機面前,趙宋朝廷展現出了極高的行政效率,不到三天的時間就迅速達成同宋兩國河東問題相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