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先前無忌也說過魏國如今國中空虛,哪里受得了再次出兵。
若是趙王不愿出兵洛國,意在與魏國合作,共抗齊兵,那也是行不通的。”魏無忌幾句話,便說中了齊王平的打算,也打消了對方的計劃。
見趙王盍仍不解其意,魏無忌起身行得廳中,方才打翻湯水,身上仍有一塊不小的水漬,乃是擦洗之后,還未干卻的痕跡。
多道目光注視,魏無忌卻渾不在意,他道:“趙國。魏國如今都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哪里容得我們多左右搖擺,只能聽其擺布罷了。”
趙王盍面色幾經變換,最終只剩下頹然。又聽魏無忌話鋒一轉,“趙王也無須著急,其實此次與齊國合盟,利大于弊也。”
“哦?此話何解?”趙王盍不意,此事竟有峰回路轉的時候,比起方才的震驚,此時倒是更容易接受了。
魏無忌就說道:“先前無忌也以為齊王欺人太甚,可是聽聞齊王提出的條件之后,無忌便以為此事乃是趙國的機會。”
“是何條件?”比起先前的憤怒,不滿,后頭的不以為意,此時多了些急迫,而不自知。趙國有幸參與各談的朝臣,同樣是伸長了脖子,等著魏無忌說齊王的條件。
見此情形,魏無忌輕松一笑,道:“齊王的事跡,想必這些年來,諸君早已耳熟能詳了,無須無忌再過多贅述了罷。”
眾人聞言,俱是點了點頭。
齊王平為修仙幾以至瘋魔,確是家喻戶曉之事。若自家瘋也便罷了,竟是教齊國朝野上下,陪著一塊兒瘋魔,別說見所未見,便是聞也未有所耳聞。
趙國一位老臣,亦見不慣如此瘋魔的君王,相比之下,疑心甚重的趙王盍,倒是算得一位好的君王了。他出列問道:“敢問使者,那齊王所提之事,可是與其修仙問道有關?”
不出所料的見到魏無忌點頭,道:“確與齊王大業有關,不知齊王在何處聽聞洛國有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藥材能助其修仙之業大成。遂才有了改出兵洛國與趙國和談一事。”
“哦?齊王之意.”呼之欲出的答案有些不敢置信的趙盍甚至都不敢說出口,生怕是一個夢長這么大,還是第一回見著這樣的奇人奇事。
那位老臣同樣覺得不可思議比聽聞廉頗帶著藺相如去治病,二人雙雙病于途中還要來得傳奇一些。倘若是齊王當真如此瘋癲,那便讓對方瘋得更徹底罷。
許是聽到了老臣心底的期盼魏無忌接著將趙王盍未盡之語補足了,“齊王聲稱只要將那些稀有藥材盡數予他此番出兵洛國的余數所得,盡歸趙國所有。”
座中一片嘩然,無一例外,都當齊王平修了一生的仙,將腦子修壞掉了。否則如何會提出這等,利人而不利己之事。
當然若是齊王是真的瘋了那才好免得逮誰咬誰,與趙國開戰不久,轉身又著手招手洛國,偏生的有一事,尤其的氣人。
齊王平平日里不理事,這齊國也不曾倒榻,一應供給竟勝往常,怪也。
有時,諸國之中,不乏有心思活泛之人,甚至起過懷疑,是否那齊王平當真通了天地,受其庇佑。然對方卻一直未曾飛仙遁去,實是不解也。
“當真?”趙王盍竟是震驚起身,聲音宏亮得有些嚇人,將魏齊兩方人的注意,都吸引了過去,這才不有幾分不自在的又坐了回去。
只是目光一直不曾魏無忌身上離開過,目光中的灼熱,似能傷人皮膚。魏無忌渾然不覺的說道:“確是如此,只消趙王同意,便可借機恢復趙國的生氣。”
根本就不曾想到,趙國的危機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解除了,在魏無忌拿出那份盟約時,仍如同置身于夢中,教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至于曾經的趙國風骨,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泯滅,不知所蹤。
各國自有熟悉他國的君臣手書之人,擔憂其中有詐,遂拿了魏無忌身上的手書,一一查驗核對,最后的結果無一例外,齊王平的手書無疑。
這便說明此書,當真是齊國拋出的盟約。此番好事,于當下的趙國,豈有不接之理。趙王盍待諸臣一番交頭接耳后,便當眾詢問,果得到諸臣的一致認同。
雙方便就此毫無爭議的盟約,當場便簽定了盟約。
魏無忌拿著兩國的盟約,交予魏國使臣,在雙方不解的目光下,道:“無忌欲尋一尋我那位師弟,將來也好向先生交待。”
原來如此,諸人大悟。
趙王盍也打消了對魏無忌的懷疑,先前只當此人冷血無情,哪里會因為顧忌尚在秦國的妻兒,故意迷惑他與齊王,堅持不受兩國的丞相。
今見其對毫無血緣的師弟,都如此上心。果然重情重義,對其說辭這才全然相信。
賓客交融,觥籌交錯。
魏無忌醉醺醺的由從人扶出趙王宮,但見其醉眼迷離,先前那位一直在記錄魏無忌言行的使臣借機湊了過來,悄聲問道:“無忌丞相如何知曉,趙王會同意齊王的盟約。”
聽得這沒頭沒腦的一句,魏無忌想也不想的回道:“因這趙王志向遠大,便是忍一忍這一時之辱,又有何妨。”
使臣聞言,那捏了一路刻刀的手,方才險些沒忍住,掏出身上的竹簡,就地刻劃起來。回望一眼,不遠處的趙王宮,只將此話記在了心里,待回了魏國,再稟明魏王罷。
問到了想要的東西,便不往魏無忌跟前湊,只著那從人扶著人回驛館。步履蹣跚的一行人,搖搖晃晃的回到了趙國的驛館。
另一廂,捏著其中一份盟約,趙王盍速遣人適往齊趙交戰的城池,好教齊軍士停下進攻的步伐。此時根本就忘卻了魏無忌一班人的存在。
魏無忌到廂房門口時,一把推開扶著他的從人,進了廂房后,反過身來便倒扣了房門。
從人:.
進了廂房的魏無忌,卻睜開了那雙明亮的眸子,何曾有半分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