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
此時已是冬日,謹身殿內燈火通明,殿外廊子里的炤口早已經點著了,溫暖如同初夏,為這南京的冬天添了些別樣的味道,朱允炆眼見人都到齊了,喟然而嘆,道:“朕御及也有五個月了,思來卻從未為百姓做些什么事兒,當初登基詔書所說的新政,各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這里說一說,議一議了!”
言下之意就是現在有事趁早說,等出了屋子今天所議之事就不得有疑問了,這都是經過大家同意的。
這也是為何朱允炆在會議開始之前必須要警告警告他們,對群臣內心深處的不信任告訴他今天是場惡斗,沒有奉天殿外的那一著,他還不知道這些臣子們會在今天提些什么過分的要求。
而且他作為一個穿越者,怎能不對朝政有些自己的想法,有想法就要有人去實施,這個卻又不得不依賴這些臣子,要是他們配合的心不干情不愿,出了門就不認賬了怎么辦?沉寂了這么久也是需要提出自己的施政綱領了。
“陛下,新朝以來,朝野上下,百姓之間也無不對新政翹首以盼,此時行新政臣認為正當其時,至于想法,臣認為太祖之時正是國家定鼎之時,而不得不行雷厲之法。重典而下,到今時前朝腥臭早已一掃而光,新君繼位,臣以為當行寬仁之法,為政之道在于一急一緩,太祖已用之為急,眼下就要用緩,相信天下人都能感念陛下的仁德!”
說話的還是張紞,他起身一拱手把眼下的朝野共識給道了出來,把今天議題的主要意思給定了下來。
朱允炆聞言幽幽的看了他一眼,太祖是國家開國皇帝,所做所為,不論對與錯,都不是后輩子孫能議論的,張紞話里還好保持了尺度,不然他的一頓訓斥就是少不了的,眼下太祖的威望就是他的威望,輕易動不得,不管有什么人要是想敗壞太祖的聲譽,已達道否定他的政策的想法,在他這里都是無論如何都通不過的。
就算是現在要行新政,也是在太祖的框下進行挪騰,而不是去想著否定,說實話,施政這種東西,不管好壞,在一時之間都是看不出區別來的,就連他遇到事情都能橫豎扯出能自圓其說的道理,更別說這些成了精的大臣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一件事正著說反著說都是有理的,這也是沒主見的皇帝最大的問題,每個人的建議看著都有可行性,如果不能自己抉擇,就等著被坑吧!
大明最后一個皇帝崇禎皇帝就是這種境遇,本身沒有主見,又想著要做些事情挽救頻臨崩潰的帝國,最后什么都沒做好,政策也是一天三變,明朝滅亡的鍋扣在他身上是一點不冤枉的,換一個人哪怕是什么都不做,都能夠保證明朝能多活一段時間。
朱允炆回想著這些反面例子一遍一遍的警醒著自己,臉上卻沒有絲毫變化,輕輕頷首,認可了張紞的話,示意繼續說下去,老臣還是老臣,沉穩這塊拿捏的死死的,深合朕意!
張紞不意外鉿皇帝的認可,這段話是他準備了很久的結果,他在洪武朝位至吏部尚書,也是既得利益者,沒道理否認自己的執政基礎。
他理了理思路,回想起昨天整理的想法,道:“要行仁政首要的就是寬仁,太祖時期的一些刑法在如今臣看來已經不合時宜,比如抄家滅族的罪罰就過重了,還有貪污量刑的問題,量刑過重不但不……”
張紞一時嘴快,差點就把到嘴的話給蹦了出來,再順著話說下去,就有質疑太祖的嫌疑了,沒辦法太祖的一些做法,漏洞確實很多,說到這個要注意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量刑輕重如今看來還是要適宜為好,過輕起不到震懾作用,過重又會讓犯官破罐子摔碎,一不做二不休犯下更大金額的案子。”張紞頓了頓繼續說道:“這也是我們沒想到的,臣有錯沒盡到臣子的責任,去及時提醒太祖,還請陛下降罪!”
朱允炆聽完后不由得眨了眨眼睛,他正聽的入神,突然就聽到了張紞請罪的話語。
事情沒那么嚴苛,太祖的事他看的也是在心不在跡,居心不良之輩要嚴加懲處,但是無意之間,老早的事情還要追責那就沒必要了。
朱允炆環顧了下四周,突然明悟,這張紞明著是在請罪,暗地里卻是為了頂調子啊!意思是今天在這無論如何都不能把事情牽扯到太祖身上!
朱允炆笑了,這還真是皇帝的好臣子啊,他都有些喜歡上這個老臣子了,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事為他著想的大臣,相處起來還真是舒服,景清、黃子澄之流根本就沒得比!
“愛卿無罪,事情誰都沒想到的,咱們又不是能掐會算的,這些罪人臉皮之厚相信愛卿也是始料未及的,無心之失朕不會怪罪的,你起來繼續說下去!”
朱允炆笑笑著安慰道,他考慮了下決定繼續演下去,舞臺都搭好了主演總不能缺場吧!
效果也很好,張紞紅著眼睛輕聲啜泣道:“多謝陛下體諒,太祖也是為百姓著想才下大力氣懲治貪官污吏,誰知道這些人卻不知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了,臣也是慚愧,羞于與這些人同朝為官。”
君臣二人的表演堪稱典范,一個耿耿忠心不得施展,一個拳拳愛護之心溢于言表,不動聲色的把棘手的問題給解決了!
張紞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神色,能得到皇帝所演的這一出,也不枉他昨天一夜的苦思冥想了,他能預料到,謹身典會議結束這一幕肯定會傳出去,這些以后都會成為他為臣操行的證明,他的資歷也會比別人更加深厚!
他也是因為覺察到最近皇帝的行為越來越詭異,與當初登基之前好像判若兩人,在他的判斷里,肯定是因為身份不同,屁股下所做的位置不同,才會讓皇帝有了這么大的改變,畢竟人都是要為自己的利益而活,不管是情感,還是實質的錢財地位都是屬于這個范疇的。
既然皇帝不是當太孫時候的“圣人”,那他作為太祖麾下的干臣,肯定也要有些不一樣才行啊!這是他努力了三十多年的事業,一步步看著大明成長的,如此,自然是要支持陛下的,畢竟他是太祖繼承人,天然就會擁護太祖,太祖的政策也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在他看來以前的太孫太幼稚,太幼稚了,太祖可能不曉得,但是在他看來已經要被方孝孺等人忽悠瘸了,宣揚周禮可行,但是要回過去那卻是萬萬不可能的,以前的皇帝就有這種感覺,事事遵從周禮,偏信于方孝孺、黃子澄等書生之言!
請:m.ag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