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新內閣
經過幾個月的來回拉鋸,四位內閣成員終于出爐了。
這也不出乎所有的預料。
這一次內閣成員都是清一色的變法派。
首先,劉定之,郭登,王永和三個人就不用說了。
劉定之被朱祁鎮一手提拔,很多事情上他是絕對不敢違逆朱祁鎮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定之并非變法派的。
而是帝黨。
郭登也是如此,以之前的慣例,軍方在這樣大政之上,發言權并不多。每一任在內閣的國公,做到就是一個悶嘴葫蘆,除非關系到了打仗的事情,否則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份。
郭登所有能做的不過是表態支持而已。
王永和一生功業與馳道和水利已經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了,他為這些事情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到完全不能下船的地步,而這兩件事情,又是朱祁鎮所主導的。王永和自然也只能站隊朱祁鎮這邊了。
剩下的四個人,分別是徐有貞,陳文,韓雍,和李實。
徐有貞就不用說了。
在孔府案之中,辦得十分果決,但也因此名聲狼藉。
朱祁鎮也知道,徐有貞乃是功名中人,功利之心太盛,估計也不是什么忠貞之士。他現在投靠朱祁鎮,是因為大明士林之中的輿論,決計不會讓這個心狠手辣的人物進入內閣的,而這些只有朱祁鎮能給他。
當然了,將來徐有貞遇見更大的利益,出賣朱祁鎮的時候,大抵也不會有什么心結。
不過,朱祁鎮并不在乎這一點。
如果朱祁鎮坐了三十年的皇帝,還能讓徐有貞跳出手心,朱祁鎮就白吃飯了,而且徐有貞這樣的心性,變法的時候,遇見了什么困難,自然讓徐有貞出手。
這是一把好刀。
至于徐有貞想不想?就由不得他了。
是一個人都知道酷吏大多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但是仍然前仆后繼為之,不是沒有原因的。
至于陳文。
既是對陳文在辟雍之會上的報答,也是對李賢遺留下來的勢力的分裂。
畢竟,李賢當了這么多年的首輔,朝廷之上雖然不能說滿是李賢的人,但是李賢的勢力一點也不小,甚至是朝廷之中的主流,遍布六部九卿之中。
沒有這個能力,李賢也做不到被人稱為賢相。
李賢離開之后,李賢留下的舊部,還勉強抱團,但是陳文所做所為,卻將這個勢力撕裂開來。
有一些人跟隨陳文,又另外一部分人,覺得陳文所做所為根本
是諂媚陛下。導陛下入邪途,雙方決裂之后。
李賢的舊部也就四分五裂了。
如此一來,就是李賢復相,想要收拾局面,也要大半年的時間。
這或許是人走茶涼的另外一種詮釋。
至于韓雍,一來是酬功。二來也是看中了韓雍的才能。
歷數韓雍的履歷,不管是江西賑濟數百萬人的水旱之災,不管是為平大藤峽做的種種準備,還是到了交趾戰場之上,迅速的打開局面,這數年來,將交趾的局面鞏固下來。
無不顯示出韓雍的才能,有一代名臣的胚子。
更讓韓雍加分的,韓雍還是北京人。
朱祁鎮第一個政策就是河北根本策。一直以來,朱祁鎮一直注意河北人在大明中樞的比例。
雖然河北人還沒有做到滿朝半江西,但是河北人在大明高層的人數一點點的增加。
朱祁鎮有意將這一件事情作為一個政治傳統。
就好像漢代一直有一種危機?就是擔心天下造反,朝廷可以從關中出兵,再打一次天下。而朱祁鎮也在做這樣的準備。
即便將來天下有變,北京南有河北糧草,北有漠南駿馬,還有遵化之鐵,燕趙敢死之士。足以鞭策天下,執其酋首。
同樣朱祁鎮也努力將最好的福利都給河北人。
至于李實的進入,完全是為商輅騰位置。
無他,禮部在而今說,就是掌管意識形態的。
雖然朱祁鎮在一場辟雍之會上,強行將五世說成為大明官學之一,但是這里余波并沒有結束。
最少天理報每隔一兩個月,就要與明報之間論戰一番。
而且五世說的漏洞一個個被挑出來。不過同樣,如丘濬,王恕,程敏政,李東陽,等等后起之秀,在這種論戰之中,一點點豐富了五世說。
雙方在互相爭論之中,豐富了新理學與新公羊的理論體系。
而吳與弼而今也在引入各方學說,要健全理學的外王之學。補朱子之弊。
當然了,這樣的爭論,朱祁鎮還是比較寬容的。
雖然在中國儒家學術與政治聯系非常之緊密,但畢竟是兩個方面。朱祁鎮可以在學術上寬容,甚至將吳與弼一些觀點,也被朱祁鎮引過來,為新政做詮釋。
當然了,到底是不是吳與弼的本意,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但是官場之上,卻一定要統一,朱祁鎮不喜歡看一個與自己唱反調的禮部尚書。李實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
應該說,朱祁鎮提拔上來的六部尚書都是比較務實的。
畢竟沒有一些政績,也不可能爬到這個位置上,但是朱祁鎮依然不放心,讓商輅代之,卻是一個辦法。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緩和朝中的氣氛。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朝中守舊派的人還是很多,當然了這些守舊派也分好幾種,有一種是純官僚的,他們是單純的討厭變化本身。但是如果變化對他們有利,他們也會投入其中。
又有一種,是對朱祁鎮畫出的未來并沒有信心,覺得是瞎折騰。擔心適得其反。這些人如果讓他們看見希望,他們也不是完全頑固不化的。
只有其中很少部分,才是堅決的衛道士,是理學的忠實信徒,愿意以身殉道那一種。
所以,在這一場變法之中,爭取中間派,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么,朱祁鎮一改之前干脆利落的更換內閣成員,反而來回拉鋸,折騰兩個多月,就是要這些中間派看清楚而今的朝廷的風向。
朱祁鎮將李實列入內閣,其實也為了保持與這些人聯系的通道。
讓李實這個在士林之中有些威望,又不是變法一派的人,去拉攏這些人,去代表這些人。
至于如果李實做不到這一點。
朱祁鎮也有候選人選。
至于李實不想做?
朱祁鎮更是有的是辦法。李實在這一件事情上,并沒有選擇權,希望他一如既往識時務。
“重要結束了。”朱祁鎮放下手中的毛筆,看著乾清宮外的飛雪。心中思緒萬端。
而今他做了最重要的兩項準備,一是思想準備,二是人事準備,特別內閣懸而未決的兩個月之內,朱祁鎮大量更換六部九卿內部人選,之前朱祁鎮從來不干涉這些事情的。
這個時候,朱祁鎮能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內閣六部是掌控在朱祁鎮的手中了,至于其余的各地,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中樞在手,變法就可以推行了。
就在朱祁鎮躊躇滿志的時候,懷恩小步走過來,說道:“陛下,杭州消息,于公去了。”
朱祁鎮猛地一震,說道:“怎么會?”
一瞬間朱祁鎮感到渾身空蕩蕩的,再也無依無靠。朱祁鎮對于于謙雖然不能說完全的信任,但是總是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信任。
而且但凡地方上有什么難辦的事情,朱祁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于謙。
君臣之間的情分,是任何大臣都比不了的,于謙始終在朱祁鎮心中有特殊的地位。
而今于謙不在了。
茫茫天下,朱祁鎮又能去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