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錦衣狀元

第四百零二章 第二場與第三場

更新時間:2024-07-06  作者:天子
千千www.qqxsw.tv,錦衣狀元!

鄉試第二場考試,于八月十二日晨正式開始。

試卷下發。

五經文一道,因為每個考生選取的五經本經不同,涉獵也各不相同,所以五經中五道題目會同時列在考卷中,考生只要選取其中一題作答便可。

從考生選題的角度來講,專于《詩經》、《周易》、《尚書》者較多,而選《春秋》和《禮記》者少。

尤其是《禮記》,一般在每屆八十多名錄取舉人中,通常只有個位數選取《禮記》的題目,而選《詩經》者有四五十人之眾,幾乎占總人數的一半。

這就體現出五經中本經選取的差別,也幾乎是所有考生選擇題目的趨向。

《詩經》題目,自然是五經題中的重中之重:“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語出《詩經·瞻卬》,意思是:“國內無處有安定,士人與庶民被戕害。”

這里說的是天災人禍的危害,屬于悲天憫人的句子,其中的“天”,既是人類無法戰勝的上天,又泛指統治者,是上古時人們對于天災人禍的控訴,講的是統治者不施仁政,而帶來的世間慘禍。

這題目……

朱浩第一印象是,出題人你膽子很大啊!你這不是影射當今皇帝仁德不修,導致“邦靡有定士民其瘵”的結果嗎?

但旋即又想到,如今掌控朝野話語權和輿論導向的,恰恰就是拿著筆桿子的文臣,或許楊廷和與其黨羽喜歡地方上出題時抨擊當今皇帝的無道,說好聽點叫規勸……總之這種題目不但不會犯禁,或許還會被文官高層推崇。

朱浩覺得這題目還行,正是他想寫的內容,正好正大光明抨擊一下那個荒唐皇帝,滿足眾內簾官的喜好。

除了五經題。

再就是論、詔誥、表、判各一題。

因為詔誥、表和判都是應用題,相對來說只是讓你以固定形式寫出應用文便可,沒什么可說的,相當于科舉考試中的完形填空,你沒法寫出來說明你造詣不夠,至于是否會影響到最后錄取……

總歸鄉試還是以第一場三篇四書文為主,只要你第一場發揮好,后兩場的題答得大差不差,也就過關了。

而此番論的題目出得比較特殊:“論:文武之道,有國家者不可偏廢也。”

這道題并不在朱浩前世見過的《湖廣鄉試錄》中,可以說是因蝴蝶效應而新產生的題目。

文武之道的概念,出自《論語·子張篇》:“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禮記》中也有相關論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此題出在時政題中,恰好跟上一道《詩經》題相悖。

誰都知道當今皇帝屬于“窮兵黷武”的類型,文官高層并不喜歡當今皇帝的尚武之風,認為其壞了大明王朝的根基,即以文立國,但現在卻要論述文武都不可偏廢,這就擺明了出題者中產生了互相矛盾的看法。

一來是覺得朱厚照做的很多事都天怒人怨,但對其在武功方面的建樹,又很推崇。

因為鄉試出題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內簾官十幾個人聯合出題,最后由主考和同考進行選擇,這說明在內簾官中,他們也沒法統一思想,確定皇帝尚武到底好不好。

你不尚武,寧王謀反,難道眼睜睜看著寧王叛軍長驅直入,連下兩京,將皇位給搶走?這就是文官推崇的文治?

內簾官這種自相矛盾的心理,讓朱浩在答題時仔細斟酌,到底要不要把當今朝局批判得一文不值……

看來光是逞“憤青”之舉,以為迎合了文官階層喜好,最后的結果卻可能被內簾官認為你政治方面不夠成熟,此番鄉試中難以取得好成績。

如此看來,論點還是偏中立一些比較好。

第二場考試,在一種相對平和的氛圍中進行。

或許考生們都覺得,第一場四書文才是重中之重,第二場作答好不好已無關緊要,這就好像考試時給你出幾道附加題,讓你必須作答,卻又說成績不記錄進總成績中……那你是好好作答,還是潦草應對,蒙混過關?

不管選擇如何,至少在答題心態上,沒有第一場那么緊張。

但考場內依然沒有異常聲響。

三天兩夜的考試轉瞬即止,八月十四早晨,交卷的人可就多了,考場一下子涌出兩三百人,考生們匆匆回去,稍事休息,準備第三場時務策的考試。

有了前兩場各三天的痛苦煎熬,第三場考試時,朱浩越發適應了。

五道策論,分為經史策和時務策。

經史策就是以古論今,時務策則是論當下時局。

讓朱浩失望的是,五道策論題,只有最后一題隱約算是針砭時弊的時務策,卻非常隱晦,論述方向有點像“湖廣熟,天下足”,論的是西北九邊糧草物資調運,以江南糧草無法推行,反而是湖廣與河南、陜西交界,調動糧草兵馬反而更加方便……

朱浩看過題目,總感覺出題者指向的是蘇熙貴。

因為過去幾年,正因為蘇熙貴來回奔走,糧草得以直接從湖廣調動北上,比之前從江南調運走大運河,既節省路程,又讓湖廣之地糧草最大程度發揮效用。

經史策中也有相似題目:“問,古之為國者必務訓農,其民富而俗醇,良有以也,方今朝廷重臣,既專領司農之官,郡縣長吏,又兼任勸農之職,而田里之間,地有遺力,人多游心……”

策論題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題目比較長。

先說一段很長的句子,帶來一個觀點,最后讓你嘗試去論述,最后以“請試言之”之類的話作為總結,這就是道標準的作文題,比那種引用四書五經中某一段話讓你論證更符合后世寫議論文的習慣。

而且這種策論題的回答有個好處,無需使用八股文。

基本上是自由發揮,有立意,能把觀點清楚無誤地表達出來便可。

但若從字面意思著手,這道題作答方向緊貼“訓農”,那就有失偏頗,因為光是這上半句,就能看出出題者指出,勸農最大的問題是“地有遺力、人多游心”,這就明白無誤地告訴你,其實土地能生產出來的糧食應該更多,造成糧食短缺的局面在于“人多游心”,意思是有人不事生產,而專門想著去做生意,在讀書人看來,行商對務農損害極大,需要大力抑制。

所以要“抑末”,不能本末倒置,要追求農業生產,把那些經商者一并干趴下。

朱浩很想說,你們這些所謂的大儒,有沒有想過是誰把糧食從田地運到你們嘴里?是你們的家人?還是農民本身?

一個個不事生產,卻批判溝通八方的商人……

華夏一直處于資本主義萌芽階段而沒有脫離封建專制,就是你們這些讀書人對商賈壓制太狠導致的。

若是大明可以早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何至于幾百年后遭遇劫難?

光靠農民,是能把你們的肚子填飽,但卻沒法帶來科學技術變革,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

朱浩本來應該好好批判一下這些書呆子……可問題是,我這是在考試啊。

難道我去抨擊考官?

我他娘的是不是瘋了?

這就讓朱浩很無語,明明我反對你們的觀點,卻要寫一篇同意此論述的文章,還要說得絲絲入扣,把自己批判一通……

科舉考試可真是壓制人心,要按照出題者的規矩來辦事……

考經史策,或許真不如考四書文,至少那不會違背良心。

三場考試結束。

回到住所,朱浩什么都不想,只想好好補個覺。

這九天的煎熬,是個人就要瘋狂,想到若是考不中,每三年就要來省城經歷一番幾乎要脫三層皮的殘酷考驗,真是一種讓人絕望到窒息的經歷……但這也正是封建科舉考試最要命的地方。

其實想想到了未來,也要經歷各種考試,依然需要挑燈夜讀,奮筆疾書。

好像任何時代都一個鳥樣。

誰都不比誰更好。

那就干脆一夢解千愁,夢里啥都有。

朱浩睡得很香,卻有不識時務的訪客擾人清夢,當朱浩拖著疲憊身軀出來見客時,卻聽專程來拜訪的陸松堅持先回安陸。

“陸典仗,你要著急走的話,可以先回去,但那位夫人,不能與你同行。”朱浩道。

陸松急忙解釋:“如今寧王之亂已平息,興王府與湖廣布政使司、都司衙門的聯絡也就無從談起,我長久留在武昌府,會惹人懷疑。”

朱浩道:“可你本來的任務,不是陪我來省城參加科舉考試的嗎?現在還沒等放榜,我就說要離開……若是中了,鹿鳴宴不吃也罷,但會不會讓人覺得我擔心考不中,夾著尾巴灰溜溜逃回安陸了呢?”

陸松搖頭苦笑。

之前他一直等朱浩考試,現在考完了朱浩還不走,說要等放榜……以他王府典仗的身份,卻陪著一個王府伴讀來省城考鄉試,讓他有種擅離職守不知所謂的感覺。

至于保護婁素珍……他從不認為是自己應擔負的職責,連興王府都是被朱浩利用。

他實在理解不了朱浩為什么要救一個不相干的婁素珍,如此給興王府惹來麻煩不說,難道人家唐寅會領情?

最后無端惹來一身騷……

在搜索引擎輸入 錦衣狀元 龍之谷中文 或者 "錦衣狀元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錦衣狀元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