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山的一句不修繕管溝了,陳鏞只當這是他的一句氣話,沒有當真。
沒有人會放棄籠絡宮里宦官的機會,一定是回去想辦法奪回大中橋東的修繕權。
陳鏞沒有在意,早在他的謀劃之內,有了五城兵馬司的呈文除非是洪武皇帝親自下令。
不然已經下達的朝廷政令,左丞相胡惟庸都無權更改。
朝廷最是忌諱朝令夕改,會讓朝廷的政令失去權威公信。
他爹臨江侯是胡黨的股肱,那是因為左丞相胡惟庸的權術折服了臨江侯。
胡漢山要想讓小侯爺陳鏞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就得拿出手段來。
不過,胡漢山的動向不能不了解,陳鏞派遣了身邊的一名貼身長隨跟了過去。
勛貴子弟們同樣是對胡漢山的動向很興趣,想要知道胡漢山會有怎么的應對手段,派了幾名最機靈的長隨跟了過去。
胡漢山騎著遼東大馬前往了正陽、朝陽二門,皇城門正上方的皇城城墻上,金吾衛身穿光鮮亮麗的鉚釘罩甲,手持禮殳,正在來回巡邏。
李濬等巡檢們望著皇城城墻上的金吾衛,臉上都是出現了向往的神情。
張友聞看向了正陽門里面,沉穩的神色里罕見的出現了憧憬。
洪武皇帝住在宮城里,宮城城墻和皇城城墻之間營造了六部衙門、五軍都督府、宗人府等官衙。
胡漢山拍了拍李濬和張友聞的肩膀,肯定的說道:“你們以后都能進入皇城里的衙門辦公。”
李濬收回了視線,沉默不語,不相信胡漢山說的這話,他以后多半是進入燕山衛繼承父親的官職。
皇城城墻上閃閃發亮的金吾衛,這輩子都別想了。
張友聞苦笑了一聲,他只是一個舉人,最多也就是坐到三班六房的吏位。
除非是有貴人提攜,從七品的知縣都不可能擔任,更不要說六部衙門了。
張友聞拱了拱手:“多謝胡少爺的吉言了。”
胡漢山沒去解釋,繼續在正陽門外的大街上溜達,尋找著宅子。
找了半天,一座宅子都沒找到,胡漢山不滿的說道:“怎么沒人在大門的正上方掛著牌匾,寫著什么府什么宅的。”
張友聞不明白胡漢山怎么會有這么奇怪的想法,誰會閑著沒事做,在門上掛牌匾。
就在胡漢山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名身穿玉色絹布襕袍,頭戴軟巾,手持宮式泥金花鳥扇的生員,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
胡漢山看見這人的長相,臉色大喜:“文泰弟怎么過來了。”
劉文泰呼著白氣,劇烈的喘了幾口,等喘勻了氣說道:“這幾天剛好在附近的國子監里治經。”
“聽人說兄長被陳鏞奪走了大中橋東的官溝修繕權,就匆忙趕過來了。”
胡漢山有了困難,劉文泰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立即就趕過來了,真是夠兄弟。
胡漢山重重拍了一下劉文泰的肩膀,詢問道:“四司八局的惜薪司掌印太監住在哪里?”
劉文泰一時間跟不上胡漢山的想法,困惑道:“兄長要是想從大內官宦入手,應該先去找十二監的大太監才對。”
“怎么想找負責雜職的四司八局掌印太監。”
劉文泰嘴上說著疑惑,是想更好的為胡漢山出謀劃策,見他只是一臉高深莫測的嬉笑,沒有多問。
胡漢山找了半天沒有找到的宅子,劉文泰熟門熟路的找到了惜薪司掌印太監的宅子。
宅子的門房是一名小宦官,是惜薪司掌印太監的干兒子。
小宦官是宮里的人,干爹又是一位掌印太監,平時眼高于頂,見了誰都要晾上半天再去通報。
小宦官看了一眼門前的通濟門小旗,懶的理睬的說道:“干爹在宮里當值,你若是想請托辦事,在這里等著。”
胡漢山上去就是一腳,把小宦官踹倒在地:“瞪大你的狗眼,看看本少爺是誰。”
六位小國公都不敢踢他,難不成是哪位藩王世子?
小宦官慌忙從地上站了起來,來不及撣去松江紫花布襖子上的灰塵,趕緊看了過去。
旁邊的李濬等巡檢和張友聞愣住了,那可是宮里的宦官,打狗得看主人是誰。
宦官們的主人可是洪武皇帝。
就在李濬張友聞等人以為小宦官會去找來金吾衛,抓走無法無天的胡漢山。
誰知,小宦官直接抽了自己一巴掌,白凈無須的臉上全是諂媚:“瞧小人這張臭嘴,沖撞了胡爺,小人給胡爺賠罪了。”
小宦官諂媚了胡漢山一番,朝著院子里尖細罵了起來:“還不趕緊給胡爺沏茶,若是有一點怠慢,雜家把你們送去教坊司。”
胡漢山昂著腦袋,趾高氣揚的走進了宅子。
李濬張友聞等人面面相覷,見識到了胡漢山是有多么的囂張跋扈。
心里更是感慨,原來一直對待他們的頗為有禮,那是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
還沒到放衙的時間,掌印太監得到了小宦官的通報,火急火燎的趕回了宅子。
掌印太監一只腳剛剛邁進明開四扇鯉紋木門,露出了一張笑臉:“雜家出門的時候還說院子里怎么有喜鵲叫,原來是有貴客來。”
“不知道胡爺找雜家,有什么事要囑咐。”
分明是有事相求,到了掌印太監嘴里卻變成了吩咐,李濬張友聞等人對胡漢山又有了新的認識。
胡漢山對待掌印太監還算客氣,畢竟是一司掌印:“沒有別的事,就是想要做些薪碳買賣。”
掌印太監聽到這話松了一口氣,他真怕胡漢山來上一句想去宮里當個宦官,別人干不出來,以胡漢山混賬荒唐絕對干的出來。
只是正常的薪碳買賣,掌印太監就放心多了。
惜薪司每月都會采買一定份額的薪碳,分給胡漢山一份棧單,倒是沒有太大問題。
掌印太監擔心胡漢山要價過高,小心問了一句:“不知胡爺賣給惜薪司的薪碳多少厘一擔。”
胡漢山繼續喝著松江府岕片茶,沒有搭腔,看了一眼張友聞。
張友聞作為能吏,每月都會深入了解金陵街市的斛斗、秤尺,說出了腹案:“大的河柴三分三厘銀子。”
“稻草每擔七百文大明寶鈔。”
掌印太監聽到胡漢山身邊師爺報出的價錢,很是滿意,比國舅爺馬藩賣的便宜多了:“胡爺是個厚道人,明日請師爺再來一趟,立下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