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級基地。
在知道金屬氫電池技術居然有樣品的情況下,葉長思和吳云峰直接甩下了一百多名新增科學飛了回來。
其余人想來基地還需要些安排,這么多人絕不可能一起坐飛機過來,而是統一安排分散到兩列動車組,而且是安全局和交管一起選時間,以防發生任何意外。
兩人特意選在夜晚抵達,佘院士以及幾個航天局的專家都還在基地,不碰面能少些麻煩。
他們下了飛機就直接進入到存放“山海”超算的那層地下室里,推門就看到了已經聚集在這里的十幾個系統工程師。
這里是一個被騰空的維修機房,正中央放置著一個約有人長度的銀色金屬箱,表面還蝕刻了充滿科幻色彩的線條。
“難以置信。”
吳云峰一下子沖到最里面,撫摸著C172甲電芯樣品的金屬表面。
僅僅是一上手他就感到了一種不屬于這個時代的驚艷,雖然看起來像是鋁合金,但用手觸摸時卻能像無機材料并不冰涼,同時哪怕存在很多像是氧化層和刻痕的圖案,手又幾乎感受不到任何摩擦力,光滑的驚人。
這種觀感和觸感極度反差的材料在地球上極為少見,同時仔細一看電芯的供電頭設計也是完全陌生的。
參數標注是由繁體字和阿拉伯數字組成,但其格式也與地球上的標志方式迥異,一眼看過去總有種與環境格格不入的氣息。
它只是靜靜地放在那里,就準確地傳遞了自己是外星造物的事實。
葉長思走到電芯的供電口一側蹲下,輕輕推了推電芯沒能移動。
“金屬氫……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簡并態物質。”
吳云峰:“真是難以想象那個時間線的人類是如何做到制造電子簡并態壓力的,到了這一步,再往后肯定就是向中子簡并態努力了。
我想他們可能已經在思考如何掌握引力,真是一個科學極度發達的世界。”
“等等。”
在角落里的林炬停止和于蔓調情,疑惑地問道:
“中子星表面還有金屬氫?”
吳云峰:“因泡利不相容原理形成的高密度高能物質都叫簡并態物質,中子星的內核中電子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被迫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然后這些中子被密密麻麻地壓在一起,更輕的氫元素處于中子星的最上層,也會被這種壓力形成簡并態。
不過中子簡并態的密度非常夸張,最高可達金屬氫的幾十億倍,如果這里面裝的是中子簡并態物質,重量恐怕有接近一千萬億噸。
按照我們的現有理論金屬氫存在的大氣壓至少要在400吉帕以上,是標準大氣壓的數百萬倍。
如果這里面真的裝了一百多公斤金屬氫,我想不出有什么容器能承受這樣的高壓,氫彈的爆炸中心壓力也才100Gpa而已。”
吳云峰說完后葉長思順勢補充了一句:
“理論上,這個電芯的容器里面即使爆炸一顆氫彈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它的技術層次不低于金屬氫。
對了……資料呢?”
林炬指了指角落里謝廖夫腿上的筆記本,同時下意識地離電芯遠了一些,但想了想又放棄了:
按照吳云峰的話這個電芯內部的壓力甚至是氫彈爆炸中心的數倍,要是出點意外不說別的夷平基地絕對沒問題,這還沒算里面的金屬氫威力呢。
吳云峰走到坐著翻電腦的謝廖夫跟前,才發現了他右手邊摞起來的四個NAS硬盤柜里面滿滿當當塞著48塊32T的固態硬盤。
謝廖夫看到他抬起頭,直接起身把位置空了出來:
“你來的正好,我看不懂這鬼東西,它所有技術資料的目錄的索引就有4000多頁,我沒找到任何一個能看懂的標題。”
技術資料倒還好經過了系統的整理,只是絕大部分內容的專業詞匯都已經超出了謝廖夫的認知領域,真得是在尖端物理方面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才能領會,否則標題都不認識。
葉長思和程南開是這里唯一還能勉強讀懂資料的人,三人在筆記本上翻了大半個小時,先找到了電芯的金屬氫存儲方法,然后齊齊倒吸一口涼氣。
還在研究C172甲電芯表面其他人連忙湊過來,然后就看到程南開驚恐的眼神。
“電芯內部沒有高壓容器,至少沒有我們理解的高壓容器,反而是真空的。”
“什么意思?”
謝廖夫不明所以,不用容器怎么裝的了超高壓形態的金屬氫。
吳云峰組織了一下語言,盡可能用簡單的話解釋:
“C172甲沒有使用傳統的高壓容器,存放金屬氫的容器是真空并懸浮在容器里的,里面有種裝置產生了強大的電磁力將所有金屬氫牢牢壓在一起。
而這個裝置的電力來自于金屬氫團,它利用自身的超導性質對外產生斥力再轉化為電能,并非是傳統的化學能電池,隨著電量的消耗金屬氫團的壓力逐漸降低,一部分金屬氫將轉換為游離的氫離子被容器壁的物質吸收轉化為氫化物。
這是一種物理/化學混合的電池,它的這套系統在電量耗盡前需要一刻不停的運轉,但我看到的是每年只會自然損失10的電力,維持內部產生超高壓電磁力消耗的功率還不到10瓦。”
這樣一講在場的其他人立刻就懂了,能產生上千個標準大氣壓的裝置竟然才消耗10瓦的功率,這是只有外星科技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換做是地球上,動用的電能至少要近萬倍才可能。
吳云峰撫摸著C172甲電芯的表面,仿若在摸一件稀世珍寶。
“那個文明已經掌握了微觀的秘密,這不是一塊電芯,更像是一個循環生產金屬氫的微縮工廠,這才是真正的把箭射到了月球上。”
林炬也才終于理解為什么系統給出這樣的獎勵了,之前他還覺得那么多的尖端物理學家就換來了一種電池系統過于小氣,實際上這玩意的技術含量遠超想象,真的只能用外形黑科技來形容。
他馬上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那這個……我們多久能造出來。”
“制造?”
吳云峰果斷搖頭:
“我剛剛大致翻了一百多頁的目錄,里面有60以上的技術類別在我們這里依然處于實驗室猜想階段,制造……額,老板你要不要看看系統怎么說?”
林炬馬上在系統研究院里新建了“制造C172甲電芯”任務,想了想直接投入了1000萬。
當前進度:10.002(0.001)
怪不得給樣品,照這樣子怕不是按部就班50年都難,這種金屬氫電池放在當前世界線還是過于超前,意義遠遠不是電池那么簡單。
別說制造設備,甚至先得根據這些資料把相關理論一一驗證才行。
這還是已經新增了一百多個科學家,林炬都不敢想象要投入多少資源。
“怎么樣?”
于蔓關切的問道,然后就看到林炬豎起一根手指:
“至少準備一萬億吧,這些資料和樣品折算了10的進度,以我們的能力一年最多能推進1。”
然而吳云峰的臉上卻沒有絲毫沮喪:
“不虧了,僅僅是解讀這些技術資料中我們夠得著的部分,就已經足以對現有的物理學和工業進行一輪革新。
但這也要不少時間,而且我們現在的研究力量遠遠不夠,這么多人不可能集中在這里研究資料。
剛剛你投資金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很多知識,不過即使以這樣的效率也需要用去幾十億,才能讓我們對C172甲的技術狀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自行解讀更加困難。”
葉長思頗以為然地點點頭,還想到了更遠一層:
“如果我們也能批量生產C172甲,就連應對火星上的麻煩都會有不少把握,可惜了,它超出我們的技術水平太多太多,但即使掌握一些表層的技術也是了不得的。”
“那我們還是需要大型科研中心。”
林炬指了指桌子上堆著的一摞A4紙:
“我從系統里獲得了B和A級科研中心的要求以及設備種類,伱們看看吧。
B級預計耗資367億元,A級需要998億,其他的人力附加成本估計也不會低于二三十億,我們現在的科研組織只能算C研究院,還差得遠。”
對數字比較敏感的吳云峰立刻發現了這兩個數字的規律,一番計算下來才發覺C研究院的資金標準是50億元,和基地的當前科研水準差不多。
葉長思把兩份打印出來的清單遞給了他,上面只寫了所需設備的種類與設計標準,其中赫然就有高能質子加速器,而且是100Tev能級。
這個可以等TEPA,其他實驗設施加起來都是39個大類,細分出來就是幾千個小類,B級就超越了國家級研究院水準,也就是系統不講理的研究能力,否則真正耗資至少要翻三四倍。
葉長思放下紙,想了想先問道:
“我們今年的財務情況怎么樣?”
林炬:“航空業務今年剝離了,算上他們小虧190億,不算他們巨虧410億,預計今年年底總支出差額430億上下。”
基地實現全計算機化的一個好處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實時提供最準確的財報,誤差幾乎沒有的那種。
新遠宇航動力母公司基本處于全靠子公司、對外專利授權、意外所得(比如三進制技術)輸血才能維持,自身經營的狀況只能說一團糟,根本養不起現在的基地和研發項目,更別提那么龐大的太空建設計劃。
聽到這個數字后原本打算提議建A級科研中心的吳云峰立刻住嘴,明年還要新增大規模火星建設,B級都難以動工。
不過林炬馬上又補充道:
“不過我們對外幾個子公司倒是非常好,黃河半導體打算要在明年全面鋪開三進制技術,至少能搶出來幾千億的市場,我們抽出一兩百億不會影響正常經營。
C822、C832兩款客機明年中期將會在宜州開始量產,可以賺不少錢;星辰航空公司在跑C1000的業務,想游說民航局還有國外航司重啟超音速客機;
東方國際太空旅游公司也有幾億不少了……總之根據“山海”的計算,明年我們可以支配的資金可以有近400億。
系統的研發資金也還有,加一起小500億吧,不夠的先找銀行借也能周轉過來。”
葉長思:“我們還有生物藥劑、機器人兩個好東西,轉化出來也能賺大錢,可以給他們再多傾斜一點資源。
實在錢不夠我們就找中央要錢,用一些技術抵押,放水的時候多加一點而已。”
兩人說話之間就隱隱達成了共識,基地是一個技術方面的超級托拉斯,只不過一直在刻意壓制,否則真的能做到民用市場橫掃一切,只要插手全球市場馬上被制裁到出口不了的那種。
可以說,基地稍稍放開手發展就是保護傘公司的現實版,更進一步統治世界也并非不可能。
對于這樣的怪物集合體,資金不應當成為發展的障礙。
“我也有點事要說。”
肖岡田往前挪了挪,接過了話題:
“‘離火’已經對零號平原進行了半個月的集中觀測,各項數據沒有什么異常,但我們招攬了幾位天體地質學家,有那么一點點發現。”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外星人的威脅始終是基地的最高機密,就如同一個潘多拉魔盒,里面可能只有一份外星小孩的家庭作業,也可能是毀滅太陽系的黑洞炸彈,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零號平原本身的形成就有點奇怪,根據衛星的勘測那部分土地雖然小,但地勢非常平坦,根據我們繪制的地形圖卻找不到合理支撐的形成依據。
當然這并不是說那里就是非自然形成,時間過去那么久,有無數種巧合能夠形成這樣一小片平坦地勢,但……也不能排除智慧的痕跡,尤其是在我們知道那里有東西的情況下。
我申請盡快向那里發射探測器,最好還要是能夠飛躍探測的那種,更加近距離地進行考察。”
林炬:“這不是問題,不過規模也不要太大以免產生什么意外影響,就單顆不超過10噸載荷吧,探測那里也需要理由。”
肖岡田:“那就讓他們發幾篇論文,說那里存在可能的資源,或者說我們的探測器本來是去烏托邦平原,意外偏航也很正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