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夏笑問道:“你的族侄叫什么名字?”
“回稟殿下,他叫杜如晦!”
蕭夏呆了一下,暗罵自己糊涂,有了房玄齡,自然就該有杜如晦,房謀杜斷嘛!
“杜如晦現在在哪里?”
“殿下,卑職族侄被選拔為泰陵挽郎,現在是預備官員。”
蕭夏點點頭,“你回去給他說一聲,如果他有興趣做我的幕僚,讓他來找文靜先生面試一下,一旦被錄用,我可以任命他為二級幕僚。”
“好!我一定轉告他。”
杜文行一禮走了。
這時,士兵端來了面和酒菜,蕭夏這才坐下開始吃午飯了。
天子正式回絕了咄吉世的求婚,令咄吉世暴跳如雷。
“這不是在侮辱我一個人,這是在侮辱整個突厥汗國,這個恥辱我記住了,他日我必百倍還之!”
咄吉世的謀士史蜀胡悉勸道:“這件事其實也是好事,太子可以趁機回突厥了,給父汗一個交代,不是你不肯留在長安,而是隋朝欺人太甚。”
史蜀胡悉是一名粟特人,一直跟隨在咄吉世身邊,替咄吉世出謀劃策,他知道隋朝不會答應婚事,隋朝皇帝什么時候肯把親生女兒嫁給草原胡人?不過可以利用這件事返回突厥。
“殿下,這是個機會,我們趁機回草原,可汗無法再讓殿下回長安了。”
良久,咄吉世終于點了點頭,雖然他不甘心離去,但如果再不好好經營自己實力。將來父親去世后,可汗之位就不一定輪到自己了。
咄吉世當即命令手下收拾行李,當天傍晚,咄吉世率領一百多人離開長安,返回了突厥。
兩天后,軍營外來了一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對站崗哨兵抱拳道:“我是幕僚杜文介紹來的,來見劉文靜先生,楚王殿下知道!”
“公子稍等片刻,我去通報!”
哨兵小跑進了軍營,不多時,哨兵出來問道:“你可是杜如晦?”
“正是!”
“請跟我來!”
哨兵帶著年輕人走進軍營,一直來到幕僚大帳,劉文靜從大帳里走出來。
哨兵對年輕人道:“這就是我們劉軍師!”
年輕人連忙上前行禮,“杜如晦參見劉軍師!”
劉文靜笑著點點頭,“請進吧!”
兩人進大帳坐下,劉文靜問道:“杜公子可是想為楚王殿下效力?”
杜如晦連忙欠身道:“正是!”
劉文靜點點頭,“既然如此,就按照慣例來吧!我稍微問幾個問題,然后默一段文章看看書法。”
杜如晦深深吸一口氣,略略顯得有點緊張。
劉文靜沉吟一下問道:“杜公子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家世履歷?”
杜如晦點點頭,“家父昌州長史杜吒,晚輩十一歲進京兆府學,十四歲考上太學,在太學讀書四年,又在北海先生門下研讀三年,先帝崩,因家世清白征為挽郎,現在家候選。”北海先生便是朝廷剛任命的吏部侍郎高孝基。
劉文靜又笑問道:“你既然是高侍郎門下弟子,應該仕途不愁啊!”
杜如晦欠身道:“不瞞先生,其實師尊已推薦我為滏陽縣尉,昨天我上門請教師尊,他建議我放棄滏陽縣尉而選擇楚王幕僚,他說他如果有機會,也會向楚王殿下推薦我。”
劉文靜指了指桌上一張紙道:“默寫《過秦論》第二段。”
這名義上是考校書法,實際上是在考才華,隨機讓你默一段文章,沒有任何范圍,那就需要很強大的知識積累才行。
杜如晦沉思片刻,提筆寫道: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可以了!”
劉文靜贊許道:“書法很不錯,你被錄取了,出任二級幕僚,待遇每月三十貫錢,年末另外有獎勵。”
杜如晦大喜,沒想到這么快就結束,他連忙躬身道:“感謝劉軍師的信任!”
劉文靜擺擺手又道:“再給你簡單說兩句,因為你是楚王殿下點名錄用,所以考核比較簡單,正常的錄用就比較復雜,難度也很大,一旦被錄用,待遇都會不錯,目前楚王殿下的幕僚一般有三大分工,一個政務,其次是財政倉稟,第三個是軍務,你職務是接替杜文,負責軍務,上司是裴文安,你可別小看他,他原本是漢王楊諒的頭號幕僚,另外一個主管政務的張云秋是前太子的頭號幕僚兼軍師,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被楚王殿下收羅過來,好好跟他們學,提高自己。”
“卑職明白了!”
“明白就好,走吧!我帶你去軍務大帳,回頭裴公會帶你去見殿下!”
劉文靜帶著杜如晦前往軍務大帳,杜如晦正式成為蕭夏的幕僚之一,此時的杜如晦只有二十一歲,是蕭夏手下最年輕的幕僚。
轉眼就到了二十四日,距離婚禮還有一天,蕭夏被大哥楊昭帶到了婚禮之地,百福殿。
“這一大片都是皇宮舉辦各種喜慶活動之地,最西面的大殿叫做承慶殿,是給皇子皇孫舉辦滿月周歲的地方,剛才我們路過的兩座殿堂,一座叫公主院,是給公主舉辦滿月和周歲之地,另一座叫千秋殿,是老人祝壽之地,皇祖父的每年壽辰都在那里舉行。”
蕭夏指指眼前的殿堂笑道:“所以這座百福殿就是舉辦婚禮之地?”
楊昭笑道:“一點沒錯,當年我的婚禮就在這里舉行,不過只限于娶妻,納妾不算,當然,如果比較重要的娶妾,經過天子特批,也可以在這里舉行,公主出嫁也在這里,從這里出發,后面有一座院子,院子里有兩座樓并為一座樓,很有特色,叫做親親樓,洞房燭夜就在那里。”
走進殿前,臺階上已鋪上了紅毯,走上臺階,一眼可見大殿里都布置好了,迎面是一個斗大的囍字,四周布置得富麗堂皇,
這時,楊昭見周圍無人,他低聲對兄弟道:“有件事我得告訴你,老二楊暕不去并州和河北了,朝廷已經取消了并州總管和魏州總管,只留下朔州都督和幽州都督,朔州都督是楊義臣,幽州都督是李景。”
“那楊暕去哪里?”
楊昭又向左右看了看,低聲道:“他改為去洛陽,河南府已改為都畿道,他出任洛陽留守兼都畿尹,父親明年可能要遷都洛陽,宇文愷正在洛陽大興土木。”
“要遷都洛陽,確定嗎?”
楊昭點點頭,“基本確定了,但不一定是明年,這可是機密,千萬別出去說。”
蕭夏沉吟一下又問道:“我還是去西北嗎?”
楊昭點點頭,“這就是我要向你道歉的地方,讓你去西北不是我的意思,是父皇決定的,父皇要保證皇位的正常繼承,不允許再出現三子奪嫡,所以就把你派出去了,其實我們都知道,皇祖父是想把皇位傳給你!”
蕭夏拍拍兄長的肩膀笑道:“你錯了,是我主動提出去河西,不是父皇的決定,皇位是大哥的,我絕不會和你爭,但大哥一定要注意調養,你太胖了,會影響壽命。”
楊昭搖搖頭,憂心忡忡道:“我從來不擔心你,我擔心的是楊暕,父皇是想讓他去江南,但他跑去求母后,最后在母后的堅持下,他被改派去了洛陽,父皇甚至還允許他成立神龍府,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