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宋欽宗開始御臨崇政殿。太宰兼門下侍郎白時中率文武百官入賀,當天“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蕩摩,久之乃隱。”
宋徽宗出居龍德宮,鄭皇后出居擷景西園,宰相率百官“既見,皆慟哭”,宋徽宗亦出涕,他對群臣說:“內侍皆來言此舉錯,浮議可畏。”說著,他回頭看了看李邦彥說:“且力主張。”
吳敏說道:“言錯者誰愿斬一人,以厲其眾!”
宋徽宗回答道:“眾雜至,不可記也。”
過了一會兒,宋徽宗偷偷告訴李邦彥說:“說此舉錯者,師成也。”少宰李邦彥此時兼任龍德宮使,太保領樞密院事蔡攸、門下侍郎吳敏副之。
東路金軍繞過中山府城之后,沿著河北大平原繼續馳騁南下。六萬金兵雖然兵強馬壯,但由于是孤軍深入,所以一路之上他們也很小心。十二月二十三日,金軍進至慶源府城外,“忽見南方塵起甚高,金人惶恐,遽退三四里止”。
這天,阇母以討論講和之事為名,派人請沈琯來到軍寨中。阇母略能講幾句漢語,有時摻雜著講女真語,在他左右有三四個輔佐之人,都是原遼國漢兒進士及第者。其中有一位是東京留守,姓高,是渤海人,他說話口音與燕京人有些差異,他問沈琯:“郭藥師言河北全無兵,城壁皆不可守,可以直趨汴京,是否?”
沈琯回答:“真定、中山、河間、大名四帥府,各有將兵不少。”
高留守問:“前日過中山、真定,準備兵守煞好,因何不出戰?”
沈琯回答:“事出倉卒,不可輕動。”
高留守問:“南朝有兵八百萬,今在何處,何不出迎敵?”
沈琯回答:“散在諸路,要用,旋勾喚。汴京左右約有四五十萬,黃河兩岸須有大兵守之,必不可過。”
高留守說道:“南朝拆橋與不拆橋?若拆橋,是不要河北也。我今日須要河北,以河為界。”
沈琯說道:“燕山本中國地,陷契丹二百年,近歸中國,以南朝法制之,人心尚不服。今若以金國法度治河北,人必不安。”
高留守說:“只付與南朝人,歲納進奉。”
沈琯說:“與其與他人,孰若依舊以白溝為界,增添歲幣,其利無窮。”
阇母與高留守聽了這話相顧一笑道:“此人狙。”當時沈琯不知“狙”是什么意思,后來他問燕京人才知道,此乃“不好之辭也。”
阇母說:“我兵勢如此,南朝豈能敵?趙皇莫走否?”
沈琯于是“具言太祖、太宗取天下以兵革,真宗、仁宗德澤在人已深。”他認為,“趙氏社稷,未必衰亂之時,若果為之,必有英雄起。”
阇母說道:“你中國自相殺,干我甚事!”
沈琯說道:“昔唐玄宗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
這時,眾人插話道:“聞儲君甚賢。”
沈琯說道:“皇太子恭儉仁慈,內外皆聞之,但不好奢華,不喜嬉游,皇帝之所不喜者。”
高留守說:“此亦聞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金軍攻陷慶源府。這時,軍中太史占卜了一卦,發現宋朝“帝星復明”。
宗望聞訊大驚,欲撤軍。郭藥師建議道:“南朝未必有備,不如姑行。”宗望采納了郭藥師建議,金軍于是繼續南下。
十二月二十七日,東路金軍進至信德府城下。信德府城墻雖然并不堅固,但守臣楊信功清楚,若出城交戰必不是金軍對手,于是他下令關閉城門堅守城池。
金軍于是鳴鼓而攻。宗望讓呂頤浩沈琯等宋臣全都來到城前觀戰,不多時,城池即被攻陷,楊信功等守臣被俘。
宗望、阇母等金軍將領登上城樓,假惺惺地下令“撫諭居民”。其實在破城之初,他們已悄悄下達密令,對各部明確劃分了搶劫范圍,并且“先令金人并契丹行劫”。結果是,“其金人所管地分,殺戮甚眾,漢兒、契丹等地分,但微取財物而已。”
金軍的搶劫殺戮全部被楊云的手下看在眼里,嚴蕭憤怒的來找楊云道:“統領,某家實在是忍不了了,某家要殺了那幫金狗,統領你去看看那幫金狗所做的勾當,燒殺搶掠,他們連孩子都不放過。”
楊云拍桌子道:“忍不了也要忍,你別忘了我們的使命,我們能做到今天這一步有多不容易,你應該都清楚,如果現在前功盡棄,那我們以往的所有付出就全完了,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未來在關鍵時刻要給金國致命一擊。”
嚴蕭紅著眼睛撓頭道:“可是弟兄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楊云拍拍嚴蕭的肩膀道:“告訴弟兄們,看不下去就別看了,放心吧,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金狗今天欠下的血債,以后肯定會讓他們加倍償還的。”
嚴蕭抱拳道:“是,統領。”
楊云問道:“今日我們搶了多少財物統計出來了嘛?”
嚴蕭答道:“都統計出來了。”
楊云點頭道:“我們走的時候不是秘密帶了一些黃金嘛,折算成等量的黃金,等我們走的時候把包好的黃金扔進我們搶的每家每戶的院子里,記住此事一定不能被任何人發現。”
嚴蕭說道:“是,統領,末將明白了。”
郭藥師所率之軍一直在信德府城外,沒有入城搶劫,故不曾殺戮一人。有人問他:“將欲何往?”
郭藥師回答道:“我輩入京,素無歹心,復來歸朝。”
有人竟然相信了他所說的鬼話,“或依舊與博弈者,殊不知藥師紿我也。”
十二月二十九日,宗望下令大軍出發,繼續南下。軍中太史又占卜了一卦,發現宋朝“帝星復明,非前日之比”。緊接著,有人來軍寨向宗望報告說,“南使至,言趙皇內禪,居龍德宮,太子即位。”
宗望大吃一驚,金軍其他將領也很吃驚。宗望對太史說:“爾前日言南朝帝星復明,今果驗矣。”于是,“以金帛賞其術”。l0ns3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