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就是愛加戲,要是換你孫子來,還不得當場拜謝……
張之維看了張懷義一眼,笑了笑,道:
“哪有什么對手……我從來就沒有什么對手!”
“…………張懷義一愣,“師兄……你……你不想繼承師父的衣缽?”
“沒考慮過這事!”張之維輕描淡寫道。
見張之維說的如此簡單,張懷義一臉驚訝道:“師兄,伱知道繼承師父衣缽意味著什么嗎?天師之位,完整的五雷正法,統領正一的唯一一品法箓!”
張之維凝視著張懷義,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知道就好,所以懷義,你應該理解師父賜你冒姓的背后,對你抱有多大的期待嗎?”
“…………”張懷義一愣,他只考慮自己成為冒姓弟子后,該如何與師兄弟們相處的事去了,對于師父的期盼,卻是根本沒去注意,或者說,他還未帶入其中,徹底融入到天師府。
“至于給你們講道,傳你們手段……”
張之維頓了頓,道:“一個人想要變得更強,就必須要看清楚眼前的自己。”
“當你還很弱的時候,這很容易做到。”
“可是當你在某方面變成了強者,就會被這短暫的強大蒙蔽雙眼,停滯不前。”
“想要看清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教會別人,就像是給自己一面鏡子。”
聽完,眾人恍然,異人界里,對于各自的手段,絕大多數人都是敝帚自珍,別說教你,就是看一眼,那都是罪過。但張之維卻不如此,還經常給師兄弟們講道,原來是這個原因。
“之維還真豁達,心胸寬廣,活該你這么厲害啊!”一個師兄笑道。
“就是就是,咱們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學,若是能學成,那真是受益匪淺啊!”田晉中感嘆道。
而張懷義這是有些羞愧的低下了頭,張之維會講道,會把自己的手段,自己的理解分享出來,雖然有些東西很難理解,理解了也很難實踐,但這是他們自己的原因。
而他,則是把一點東西捂的死死的,別說給師兄弟們講道來,就是連師父他都沒有告知。
這么一對比,自己還真是差勁啊,難怪大家都這么服之維師兄。
“真正的強大,不應該只有一個人強大!”
張之維拍了拍張懷義的腦袋說道,張懷義比較矮,只有一米六左右,他一米九的身高,盤他腦袋還是很容易的。
張懷義低頭不語,若是以往,他肯定要打掉頭上的手的,但現在他在反思。
“好了,那我就給你們講講昨晚所領悟的一點東西吧!”
張之維頓了頓,整理了一下語言,把金光咒的內層和外層比作火焰的內焰和外焰,給師兄弟們闡述了一遍。
難怪那日比試,之維師兄的金光明明只有薄薄的一層,自己的炁刃卻怎么也破不開,原來是這個緣故,可該怎么去感知金光的外層和內層呢,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東西呢……張懷義心里自語。
在沒有被師父傳授陽五雷之前,張懷義主修的就是金光咒,而且與一門心思用金光咒打磨性命的張之維不同,他更擅長的是對金光的應用。
就譬如他為了對付張之維,還專門研究出了可以破厚重護體金光的炁刃,雖然上次比試的時候沒有破掉,但那是張之維修為太高的緣故。
若是其他師兄弟,或者換一個和張懷義旗鼓相當的對手,他就能輕易的破掉,可見他在對金光的運用上造詣之高。
而張之維的內焰和外焰的理論,就是對關于金光的運用上的,這是他的強項,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無法感知到金光的內層和外層,在他的感知中,金光就是一體的。
張懷義都是如此,其他師兄弟們就更不能理解了。
見此情形,張之維也不意外,知道和理解之間如隔天塹,他便帶著師兄弟們以另一個視角去直觀的感知了一下。
旋即,眾人看到天地變成了由黑白線條組成的世界,一個渾身溢彩,與整片世界的人影,在他們面前演練金光咒。
透體的金光自他體內一點點的展現,他們看的清清楚楚,因為張之維事先提醒過,他們也不覺得意外,只是認認真真也看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張之維在師兄弟們的面前演練了三遍便停下了動作,事不過三,若三遍都還領悟不了,演練再多也是白搭。
張之維停下動作后,師兄弟們意猶未盡的挪開目光,看向自己,看到卻是一具由黑白色線條勾勒成的身軀,沒有半點色彩。
他們張惶四顧,旋即發現,除了張之維外,其他人包括張懷義在內,都是黑色的線條,世界一片寂靜……
這是怎么回事?為何之維是彩色的,眾人正疑惑,張之維已經解除剛才的狀態。
“怎么樣?”張之維搜了搜太陽穴說的,一口氣帶這么多人,對他的心神消耗還是不小的。
“雖然其中的道與理沒有完全領悟到,但也有很多其他的收獲,我感覺在金光的應用上,會高出一大截。”一位師兄說道。
“我也是我也是!”田晉中說:“對了師兄,你不是一直教我們少些鉆研金光咒的金光,多把精力放在金光咒對性命的錘煉上嗎,怎么也開始著手起對金光的開發了?”
張之維說道:“我這是想告訴你們,金光咒的金光是錘煉性命的副產物,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你的性命修行到達高深地步之后,在金光的應用上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們談話間,張懷義一直在發呆,他還在反復回味,努力抓住看張之維演練后腦中那一閃而過的靈光。
張之維歪頭看了看窗外:“天色不早了,早點回去歇息吧,明天授箓大會開始,有的你們忙活的!”
“那之維師兄你得加油啊,要是失敗,當心被師父綁在飛劍上,一劍給祭出去喲!”田晉中偷笑道。
張之維斜睨著他:“你好像很期待我被祭出去?”
田晉中退后幾步,來到門邊,說道:“師弟我當然期待啊,風水輪流轉嘛,你把我當暗器祭出去,師父把你祭出去,很公平呢!”
說完,奪門而出,頭也不回的就跑了。
張之維:“……”
田晉中走后,其他師兄弟也挨個告別離開,袇房內只剩下張之維一人,關上門,張之維開始入定,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第二天清晨,天光微曦,大上清宮在朝陽里泛著金光。
授箓大會當場,鮮花著錦,烈火亨油。
彩旗與長幡飄飛相連,艷麗的道袍襯著各處彩飾熠熠生輝生光,誦經聲裊裊。
大上清宮的直匾前銅鐘聲大作,各色衣袍規制的道士紛紛入得授箓院當中,臉色肅然。
授箓院是正一道舉行授箓活動的場所,“永掌天下道教事”這一朱元璋的親筆提字就在授箓院。
院里面還供奉了自祖天師以下的六十三位天師及王長、趙升兩位真人。
王長和趙生是祖天師張道陵的親傳弟子,與張道陵的關系,就和張之維,張懷義與張靜清的關系一樣,也就那時候沒有冒姓這個規矩,不然也會是天師。
值得一提的是,六十三位天師中,張道陵居于中央,在他兩側,則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以及第四十二代天師張宇初。
相較于祖天師張道陵,少年天師張繼先,張宇初并不那么有名,但他的能力卻是不差。
他曾在大旱之年,有感民生疾苦,出山為朱元璋求雨成功,挽救了一州百姓。
朱元璋為了答謝他,這才有了那道“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提字。
《三寶太監西洋記》中,他也曾請出道教上壇兵馬的四路元帥,為三寶太監降妖伏魔,實力可謂是強大無比。
而他之所以聲名不顯,還是印了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因為那個時代,是張三豐的時代,即便他是身懷一品法箓和完整五雷正法的天師,卻也只能黯然失色,這狀況與金烏大帝和葉天帝有些類似。
而最讓他顏面掃地晚節不保的是,他曾應永樂帝朱棣的要求,入武當山尋張三豐,但張三豐沒有見他。
次年,他再入武當山,這次見沒見張三豐不知道,只知道他回龍虎山后不久,就傳下天師度,坐化了。
授箓院里,擺有一方朱紅色桌案,天師張靜清身穿金黃色的天師圣主法袍坐在桌案后面,身前朱筆令牌,木劍金鈴,諸多法器陳列。
而在他左右兩邊,張異和張守成身穿印有日月星辰、寶塔、龍鳳、仙鶴等圖案的紫色天仙法袍,表情嚴肅。
三人的前方,則是一群身穿紅色都靈法袍的高功法師。
而在這些高功法師的前方,則是密密麻麻身穿黃黑道袍的道士,張之維,田晉中,張懷義等人皆在其中。
三人都換上了正式場合才穿的藍色“得羅”法衣,這是正式道士的標記,需著冠巾束戴,衣襟有些寬松,衣擺到腳踝,是在法會時是穿的。
至于平時穿的道袍,叫大褂,常服,也是藍色的,和“得羅”法衣有些像,但遠不如“得羅”法衣精致。
在這種嚴肅場合,容不得嬉戲,張之維一行人也不說笑,表情肅穆,走進去站好,等待醮壇開起。
其實古代的醮壇,原本是在露天舉行,后來才改在殿內,齋醮形式不同,儀程也繁復多樣,各依時勢所需,搭建規模不等的壇。
大型齋醮活動,通常筑若干壇,中央大者為主壇,其余一眾小壇,皆叫作“分壇”。
天師府為道教祖庭,又是三山聯合舉辦,它的授箓儀式,場面自然是非同凡響,須供奉一千二百諸神牌位,設主壇一座,設分壇七座,分別是皇壇、度人壇、三官壇、報恩壇、救苦壇、濟幽壇、青玄壇。
各道士到齊,授箓儀式便要開始了,儀式的主持者是三大師之一的傳度師,也就是張異。
至于天師張靜清,作為監度師,他的職責是監督授箓按儀規進行。
而保舉師張守成,則是主管唱贊導引,是張異的副手。
除開三大師之外,按照《金篆大齋補職說成儀》的規定,授箓儀式中,還要有十五個箓壇執事,負責授箓各項事宜。
諸執事分別為高功,監齋,都講,侍經,侍香,侍燈,知磬(知鐘),煉師,攝科,正儀,監壇,清道,知爐,詞懺,表白……
相比較出馬仙只靠大神和二神一陣吹拉彈唱就能完成的入堂儀式,道士的授箓儀軌可謂是界如塵世,條條款款多得煩人。
這種儀式,基本每年都會開設一次,張之維也不止參加一次了,不過,除開初授箓的那次外,其余的他都只是在觀禮。
但這次,他要親自參與了,只要他加授“上清五雷箓”成功,他就要換法袍了。
按照儀軌規定,三品法箓的道士,就不能再穿這種藍色的得羅法袍,得穿紅色的都靈法袍,這是道教高功大法師的標志,以后出門,誰再叫他小高功,就不是謙辭了。
人頭攢動間,授箓大會的儀軌鋪開,此刻,授箓院的正中,設一座法壇,法壇的形狀為三層寶塔狀,高三丈三尺,底部周遭則是九丈九尺。
法壇的頂端,立一百尺高竿,高竿周身遍裹金箔,又懸掛五色彩幡。竿頂置一斗大玉珠,識者謂之“承天仙人引”,這便是主壇了。
而在主壇兩側,各有一座副壇,副壇的建制規模略小于主壇,左邊的叫皇壇,右邊的叫度人壇。
兩座副壇一左一右,同等大小,高二丈四尺,周遭七丈二尺。
而在二座副壇之前,還有五座分壇,呈五角星狀,布于東西南北中,分別為三官壇、報恩壇、救苦壇、濟幽壇、青玄壇。
五座分壇依照儀軌而建,全都高二丈二尺,底座為六丈六尺,規模要比皇壇和度人壇這兩座副壇小些。
遵從《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的規定,這八座法壇上所放置的法器都是一樣的,就連陳色品種都相同,只是主壇最大,鶴立雞群,皇壇和度人壇次之,其余五壇再次之。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